厦漳泉福跻身区域中心城市,福建融湾入群“胜算”几何?
福建终于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中央刚刚批复了福建省规划,将重点打造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四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八闽大地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这四座城市将如何引领福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又将为当地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听说家乡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了,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家住福州的老林告诉记者,“这几年福州变化太大了,以前要去厦门得坐大半天车,现在高铁不到两小时就到了,现在又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八闽腾飞:四城领航新格局
福建这片被誉为“八闽大地”的土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东临台湾海峡,是大陆与宝岛沟通的桥头堡;北靠浙江,西连广东,成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连接点。虽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GDP高达5.7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八,但由于九成土地是山地丘陵,城市分散,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此次中央批复的四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分别是: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GDP高达1.42万亿元,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福厦高铁、温福高铁、甬广高铁“纵横交错”,而福州港更是货物吞吐量达3.35亿吨的国家一类口岸,长乐国际机场成为东南沿海重要航空枢纽。
“福州这些年变化太大了!”在福州做生意的小王感叹道:“以前从福州到宁德要开车两个多小时,现在高铁半小时就到了。特别是这两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来,不少年轻人都选择留在福州发展了。”
厦门:GDP达8589亿元,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港连接多条铁路干线,形成海铁联运大通道,高崎国际机场和在建的翔安国际机场更是提升了其国际交通枢纽地位。
“以前厦门就是个旅游城市,现在不一样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链越来越完整。”在厦门创业的台商陈先生说:“两岸一家亲,现在在厦门开公司,感觉跟在台湾没啥区别,各种政策支持特别多。”
泉州:GDP达1.31万亿元,是除福州外福建唯一的万亿城市。泉州港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如今仍是中欧班列重要起点和原油主要进口港,私营经济活跃,民营企业众多。
泉州的老板林大姐笑着告诉记者:“泉州人做生意的传统从古到今没变,但做生意的方式变了!以前只能在国内卖,现在通过港口直接把货发到欧洲、非洲,生意越做越大。”
漳州:GDP达6063.71亿元,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漳州港作为对台直航港口,在两岸经贸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基础雄厚。
四城联动:破解山海阻隔之困
福建的地理环境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让各城市间交通不便,阻碍了区域协同发展。记者从福建省发改委了解到,此次中央批复的四座区域中心城市将重点打造“两大都市圈”:
一是以福州为核心的闽东北都市圈,辐射带动莆田、宁德、南平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二是以厦门、泉州、漳州为核心的厦漳泉都市圈,这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这两大都市圈一北一南,就像福建的‘双引擎’,将带动全省协同发展。”福建省社科院专家张教授分析道,“特别是厦漳泉都市圈,地处闽粤交界,将成为福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
融湾入群:福建的“换道超车”之路
“批复四座区域中心城市,不仅仅是为了省内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福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福建省政府一位官员透露,福建将以此为契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特别是厦漳泉都市圈,正全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陆海交通大通道。目前,厦深铁路已经让厦门到深圳的时间缩短到3.5小时;规划中的厦深高铁将进一步缩短到2小时以内,实现“早上在厦门吃沙茶面,中午在深圳吃肠粉”的美好愿景。
同时,福州都市圈则加强与长三角的联系。温福高铁、甬广高铁等使福州至上海的时间缩短到4小时左右,未来福州将成为连接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福建历来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经济特区、自贸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福建大学经济学院王教授分析,“四座城市联动发展,将大大增强福建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百姓获益:从区域发展到民生改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将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规划将在就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惠及百姓。
“以前在福州上不了好医院、好学校,要么去北上广,要么去厦门,现在不一样了。”福州市民小林说,“随着福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将大幅增加,老百姓看病上学更方便了。”
在厦门工作的小陈则期待着薪资的提升:“厦门以前就业机会不多,很多人都去了深圳、广州。现在厦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会吸引更多大企业入驻,我们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水平肯定会提高。”
泉州的小微企业主老黄对未来充满信心:“泉州的民营经济活跃,但规模不大,以前接不到大订单。现在泉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链会更完善,我们小企业也能搭上大发展的顺风车。”
四座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也为漳州这座相对“低调”的城市带来了新机遇。“以前漳州给人印象就是农业为主,现在不一样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就连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再外出打工,都在本地找到了好工作。”漳州龙海区的村民老张感慨道。
四座城市的联动发展,也将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公共服务共享。福建省发改委透露,未来四座城市之间将推进医保互通、公交互联、教育资源共享等举措,让百姓享受到更便捷的城市服务。
挑战犹存:协同发展仍需破题
当然,四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采访中,不少专家也指出了存在的挑战。
“福建地形复杂,交通成本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短板。”福建省交通规划院专家李工程师指出,“尽管高铁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但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相比,福建的综合交通体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福建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刘所长则提到了产业同质化问题:“四座城市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重复,未来需要更精准的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
此外,人才吸引力不足也是制约福建发展的瓶颈。“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福建在高端人才吸引方面还有差距。”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博士表示,“四座城市需要打造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面对这些挑战,福建省已经开始谋划对策。记者了解到,福建省正在加快推进厦深铁路、福厦客专二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造更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四座城市也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在人才政策方面,福建省正在研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随着四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福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东南沿海到粤港澳大湾区,从海峡西岸到长三角,福建正在构建起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你觉得中央批复福建建设四座区域中心城市,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你的家乡是否也在其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期待!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7342.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