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名之由来到底咋回事呢?前二次登霞浦山,写有《霞浦县名之辨析》一文,对《霞浦县志》关于霞浦县名的由来提出了质疑和看法,这回抱着进一步探索的愿望,随同罗老师(抖音“猫哥说霞浦”博主)及高中同学老张一道再登霞浦山,并探访“霞浦村”和“霞浦江”,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霞浦县志》记载:“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这是霞浦县和霞浦山由来和起始最权威的注释。
这次跟随罗老师登霞浦山,探访霞浦村,察辨霞浦江,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原先没想过,霞浦县历史上还有个叫“霞浦”的村。根据《福宁州志》记载,四十六七都有2村下首、霞浦,根据《霞浦县志》记载四十六七都有13村厚首、 西宅 、半路里、 霞浦、 左湾 、芹头 、南彦 、溪南 、官塘 、院前 、长边、 谢边、 白埕。2村和13村里都有个叫“霞浦”的村,但现今是没有这个叫法的村,那过去叫“霞浦”的村,现在是哪个村呢?根据罗老师考证,有可能是如今溪南镇的长兴(过去叫长边)行政村属下的宅里湖(霞浦话叫“脚里核”)自然村,我们先到长兴村,长兴古堡古城都还在,说明这里确是个古村,村民说宅里湖村就在古城边上,我们就又到宅里湖村,这个村还留有一口六边形古井,村民介绍这口古井年代久远,从未干涸,现在还能用,只是人们已不用了,从古井彷佛能品尝到古村的味道,且这个村就在“霞浦山”山脚下,边上就有一条叫蓝溪的小溪,溪水虽不大,但依旧淙淙流淌着,好像与霞浦山唱和,述说着霞浦的古老历史。这条溪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霞浦江”呢?这条溪发源于半路里(现改称叫半月里),就是当今霞浦县最著名的畲族村,村前已建起了座水库(双福桥水库),下游溪水经猴屿水闸注入猴屿港,与七星鼻、长腰岛、官井洋联为一体,大凡与海相通联的河流,都可以叫江,蓝溪古时候是不是就叫“霞浦江”呢?完全有可能,猴屿围垦之前,海水是可以直达溪南镇区的,溪南镇区边上的村就叫镇江,且村里建有蓝溪宫,为啥叫镇江呢?镇什么江?这是否也应证了蓝溪古时候就是“霞浦江”。
与《霞浦县志》记载霞浦县名由来的词句有相符,也有不相符之处。如霞浦县境西南有霞浦江,若溪南蓝溪确为古时候“霞浦江”,那霞浦县设立之初就在现址,“霞浦江”确为霞浦县境西南方;但“东流入海”似有不符,蓝溪(霞浦江)为北南流向,非西东流向;有“青、黑、元、黄四屿”,猴屿外海,只有长腰岛、金屿,以及现为蕉城管辖的白匏岛,连猴屿都算在内勉强凑数,但名称没一个相符,我觉得县志作者似有闭门造车之嫌。
好在这回仔细察看了溪南镇标,镇标上有宋代霞籍名士谢帮彦题《霞浦山》诗一首,“十里湾环一浦烟,山奇水秀两鲜妍,渔人若问翁年代,为报逃秦不避年”;这首诗的作者距今近千年,他之前“霞浦山”已存在,而且可能自秦朝始,那就更久远了;而霞浦县名是清朝雍正12年(即公元1734年)始置,之前称为温麻县、长溪县、福宁州;所以,应该是先有“霞浦江”,“霞浦山”,而后县以江名,始有“霞浦县”。
我们这次去实地考察的情况,也能予以应证,虽《霞浦县志》关于霞浦县名的表述略有瑕疵,但总体符合实际,总算没白跑,至少是解了自己心中之疑惑,甚慰。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6944.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