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图为厦门科学城。(夏海滨 摄)
2024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在全国推广厦门13项、上海浦东11项、深圳8项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此次厦门在全国推广的13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面覆盖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事业和空间治理五个方面。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示13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坚定改革信念,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自觉,弘扬改革精神,奋力开创厦门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崭新局面,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新一批厦门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其中包括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创新“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土地用途灵活转换”机制,构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协同保护机制、推行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标准和监管体系等创新举措,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常态化制度安排,改革成效持续释放。
要素市场化改革
混合产业用地供应 实现土地用途灵活转换
位于湖里区的地铁1号线火炬园站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我市首宗混合产业用地试点项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其创新组合运用了多用途“综合体”与混合产业用地两种供地模式。
具体来说,这个由两幢半围合式建筑体构成的项目,在以往的商业、酒店、办公、停车库、轨道站点用房等多用途“综合体”供地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组合运用了混合产业用地政策,其中的1.4万平方米作为“办公+医疗”混合产业用地出让,土地合同约定可在办公和医疗功能之间灵活转换。
目前项目已建成投用,该部分建筑空间先引入科宏眼科总院作为医疗功能使用。得益于混合产业用地政策,后续用地企业可以根据产业发展或招商需求,将这幢建筑在办公和医疗功能之间自主灵活转换,无须办理土地用途变更审批,仅需要向资源规划部门备案。
近年来,厦门聚焦“规划融合、用途混合、空间复合”,在全国率先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灵活转换机制,打通存量低效用地用途转换路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刚弹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式,在片区指标总量固定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融合和功能兼容,均衡配置产业、生活、公共服务功能。如此一来,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大原则下,我市探索在片区空间尺度下均衡配置产业、商业、宿舍、酒店,以及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研发生产功能与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协同发展,实现生产、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片区内不同产业的规模聚集和组团发展,实现片区土地在横向和纵向上功能兼容、空间联动。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已有19宗用地项目以混合产业用地方式供应,土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低效用地盘活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项创新举措全国推广 催生新模式新动能
在厦门,科技创新迸发奔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催生新模式、新动能。
我市构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协同保护机制,此次被列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改革试点经验之一——2023年4月26日,厦门市人民检察院推动思明区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部门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探索机制改革创新,将检察履职“一元”辐射至与行政、侦查、审判、执行“多元”协同,形成“检察+行政+N”的工作格局。
在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加持下,厦门率先打破“区域、部门、层级”的限制,使知识产权认定职能分散、数据壁垒、标准不一以及协同不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聘请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业务骨干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以共享专家咨询库和技术调查官资源等方式,促进双向支持,形成保护合力。
与此同时,协同中心还实现了行政办案数据实时共享,有效破解信息数据共享、线索双向移送等实践难点。目前,依托厦门政务网搭建的线上“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已经建设了联席预约、监督立案、反向衔接等7个板块,实现协同发起、文书移送、数据汇总等功能,入驻的单位超过22家,这些单位都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直接联系。
随着协同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厦门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目前,厦门市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建立起“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衔接机制”,由检察机关筛查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生效判决,并进行刑行反向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检察机关移送的首批名单人员和单位实施为期三年的知识产权信用惩戒,依法限制其申请行政许可、开展招投标等活动,通过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实现惩治闭环,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我市另一个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经验,是推行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标准和监管体系。2022年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探索通过指派质量技术专家,实地走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为企业查“病症”、开“良方”、除“病灶”,推动质量问题“清零”。据统计,近三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累计派出质量技术专家1483人次,通过巡回“问诊”、靶向“治疗”、康复“评估”等方式,帮扶企业739家次,为企业提出改进建议1123条。全市已有近八百家企业享受到了这样“量身定制”的精准帮扶。
在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基础上,我市探索建立质量技术帮扶与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从标准制定和修订指导、产品检测方法培训、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改进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各行业产品质量提升提供经验参考,并于2024年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工业产品质量技术帮扶与质量安全监管衔接联动工作规范》团体标准,在全国范围打造质量技术帮扶领域的“厦门样本”,明确通过建立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技术帮扶双轮驱动的方式,及时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效能,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这一做法得到社会普遍关注,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全国推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该团体标准已在厦门8个行业、300多家次企业试用,助力60多家企业生产成本有效降低,38家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100多家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改进,各级通报工业产品生产领域抽查不合格产品批次数同比下降15%。
来源:厦门日报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4153.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