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这个农历正月初二的特殊日子,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拜财神,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同时,回娘家也是大年初二的重要习俗之一,代表着对亲情的深厚寄托。此外,全家福的拍摄也成为这一天的必备项目,记录下团圆的温馨时刻。而孩子们则提着鲤鱼灯,欢快地穿梭在街巷之间,希望以此讨得新年的好彩头。
大年初二,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其中,感受节日的喜庆?不妨尝试一下福建特色的民俗踩街活动!在福建,这一传统习俗堪称节日的标配,每到重大时刻,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群熙攘、色彩缤纷,福建人以此方式表达对节日的热烈欢迎与深情应援。
▲侯官城隍庙游神/侯官村委会
民俗踩街,又称绕境或巡境
是福建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传统习俗。在福建,村落的保护神被称为“境主”或“社公”,而城隍爷则是他们的最高神祇。因此,村有村主,城有城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闽侯侯官城隍庙在福建的城隍庙中享有盛誉,其历史底蕴深厚。
2019年,闽侯侯官村荣获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的称号,而这座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侯官城隍庙,已经历了长达1400年的风霜。据宋林遹所著的《长乐图经》记载,该庙所供奉的主神是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周苛。庙内悬挂的“心迹双清”“明察秋毫”“莫瞒我”等匾额,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更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这里已经演变为一处新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
▲侯官城隍庙内景/王立强 摄
在福建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关于1000多名神仙的传说,其中就包括侯官城隍庙所供奉的周苛将军。这些神明,多数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他们中的善人义士、英雄伟人以及英勇的烈士,都成为了福建人民缅怀与敬仰的对象。游神活动,不仅承载着福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更蕴含着对先祖与故人的深深感激,其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不言而喻。如今,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已逐渐演变为集观赏、娱乐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盛大庆典。
▲侯官城隍庙民俗踩街盛况/侯官村委会
侯官城隍庙的民俗踩街活动,以其独特的表演性和观赏性脱颖而出。众多参与者、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的情节,使得这一活动备受瞩目。在闽江水的轻柔流淌、镇国宝塔的静立、城隍庙的庄严肃穆以及古厝与古树的环绕下,游神活动更显得历史底蕴深厚,美感浓郁。而在大年初二,这场盛大的侯官城隍庙民俗踩街活动将如期上演,为游客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此外,侯官古街也将持续热闹,八闽美食嘉年华、吉市集、花市集等三大平台将齐齐亮相,近百个摊位等待您的光临。快来一起感受这新春的热闹氛围,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民俗盛宴吧!
“回娘家”的传统习俗
大年初二,有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已婚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这被称为“回娘家”或“归宁”。在旧时的观念里,除夕和初一这两天嫁出去的女儿是不宜回娘家的,因为民间有“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的说法,担心女儿回门会吃穷娘家。然而,到了年初二,这个禁忌就解除了,女儿们便可以欢欢喜喜地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与家人共度佳节。
吃面条的寓意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在北方,大年初一人们以饺子为主食,饺子谐音“交子”,象征着新旧交替,寓意着辞旧迎新。而到了大年初二,则讲究吃面。面条一根根的形态,被赋予了“条条顺”的美好寓意,意指新的一年里一切都会顺顺利利。同时,初二也是已婚女儿带着丈夫回娘家的日子,吃面不仅象征着家人的团聚,更寄托了希望家人日子过得顺心、长久的美好愿望。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3963.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