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一夜之间,一场由赵丽颖领衔的时尚大片,将福建泉州“蟳埔女”头饰——簪花文化带入了公众视野,也让千年古城泉州备受瞩目。
身边不断地有同事、朋友去泉州旅游,并在朋友圈晒出拍的簪花照。我不禁对泉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特地查阅了很多有关泉州的资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中心转移,衣冠人物,萃于东南,泉州人才辈出,便成为了东南文化重镇。
当我看到泉州在2021年,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想到潮新闻正在举办“我眼里的宋韵”征文活动,便对泉州动了心、种了草。
12月上旬,我踏上了泉州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繁华的宋朝,深刻感受到了一眼千年的文化之美。
无论如何,我该提笔记录一下泉州的宋韵之美。
开元寺:宋朝佛教文化的繁荣我们的第一站是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宋朝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崇,使得开元寺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中心。
开元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宋朝的文人墨客,常常在此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寺内的飞天乐伎,以其精美的雕刻艺术,展现了宋朝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我们先来到了大雄宝殿,发现山门石柱上悬挂着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弘一法师于1928-1942年住锡泉州时重新题写了对联。这副对联不仅承载着朱熹对泉州佛教兴盛和人文荟萃的赞誉,也见证了弘一法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走出大雄宝殿,我来到了东西双塔前。镇国塔和仁寿塔这两座宋代石塔,分别高达48米和4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仿木楼阁式石塔。它们的外观设计独特,八角形的塔身上雕刻着佛教人物和故事,展现了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尤其是塔身的浮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融入了印度教的风格,体现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背景。镇国塔和仁寿塔是宋朝石构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它们高耸入云,屹立千年不倒,见证了泉州的繁荣与变迁。
仁寿塔。
我没有想到在开元寺里还有一座弘一法师纪念馆。五个展室内陈列着法师生平书画著作手稿及诸遗物。一进纪念馆,就看到院内居中弘一法师塑像,大师的表情凝重而慈悲。走进正展馆,看到大师书写的大幅字画“悲欣交集”,这幅墨宝写于弘一法师圆寂前三天,是他生命的绝唱,体现了他对生死、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我在这副墨宝前站立良久,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悲欣交集呢?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元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更是文化交融的见证。其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这里的每一块石碑、每一根柱子,都在讲述着泉州的历史。
西街:泉州文化的典型从开元寺出来,便来到了泉州西街。西街上人头攒动,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商铺大多是拍簪花照的小店,还有卖姜母鸭、四果汤、润饼皮、上元丸、面线糊、蒜蓉枝等特色美食小店。
头戴簪花的各地女孩徜徉于西街,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盘着头发,戴着花环,穿着各色汉服,摇曳生姿。我走在其中,一时仿佛穿越了到了宋朝。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早在宋朝,西街就是泉州的商贸中心,至今仍保留许多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和古遗址。自唐朝“列屋成街”算起,西街已走过1300余年的历程。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西街大放异彩,它一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西街串联起唐宋以来的多元文化建筑,包括古色古香的木楼群、典雅别致的红砖大厝、中西合璧的近代洋楼,展示了历史和文化在泉州留下的岁月痕迹。西街的历史悠久,见证了泉州古城的传奇,是泉州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洛阳桥: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洛阳桥,全长八百多米的洛阳桥,我走了一个多小时,或凭栏远眺,或漫步桥上,感受着世遗古桥的韵味。桥上的石塔、雕像,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洛阳桥下是洛阳江,江水悠悠,波光粼粼。周边有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古老的洛阳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洛阳桥建成于宋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位于洛阳江上,洛阳桥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是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的建设与十世纪泉州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以说,如果当时来往海外的船只不多,就不会开辟那么多的港区,没有那样多商货丛集的港区,也不会有这些靠海长桥。洛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南少林寺:宋朝武学与民族精神离开洛阳桥,我们来到了南少林寺。作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地,泉州南少林寺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南宋时期,南少林寺的武僧在反抗外敌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宋朝人民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南少林寺的武学传承,不仅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宋朝武学文化的重要体现。
我在南少林寺内的介绍中看到,现在的南少林寺积极开展与国际的武术文化交流。南少林非遗武术交流大会在莆田南少林寺成功举办,汇聚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签订保护公约。国际南少林传统武术大赛在泉州举行,吸引多国参与,促进文化交流。中美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在莆田南少林寺举行,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合作。这些活动加强了南少林寺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
泉州南少林寺的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闻名于世。我感受到了一种武术文化的魅力。
泉州饮食:泉州的美食文化泉州的饮食文化因其丰富多彩的美食而远近驰名。这座城市,被意大利旅行家雅各·德安科纳誉为“光明之城”,自宋代起便开启了与海外的大规模商贸和文化交流。
泉州的饮食文化深受外来影响,尤其是咖喱、胡椒、芥末等香料,它们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而传入,为泉州的菜肴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这些香料不仅为当地人带来了全新的味觉享受,也成为了泉州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我在泉州吃的姜母鸭,牛肉羹、海蛎煎等原来都是海上贸易带来的美食,以及“宋元海丝宴”上的本土特色美食,都融合了外来的美食元素。这些“舶来品”不仅丰富了泉州人的餐桌,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泉州独特的美食文化,使其成为一座融合多元文化的美食之城。
簪花文化:泉州的时尚与传统交融在泉州大街小巷里的店铺中,最多的是拍簪花照的店铺,店铺显著位置都挂着赵丽颖的照片,她头戴簪花围,身着改良的红色中式服装,淡妆浅笑,神采奕奕。这一造型不仅展现了簪花的传统美,也融入了现代审美,使得簪花文化迅速流传开来。
越来越多的女孩被这一独特的头饰文化所吸引,纷纷来到泉州拍簪花照。她们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中,戴上簪花,穿上特色服饰,用镜头捕捉下自己的青春风采。我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她们再次凝视这些照片,泉州的风情和她们青春的绚烂定会再次浮现心头。
簪花,又称“簪花围”,起源于泉州的蟳埔村。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簪花文化应运而生。蟳埔女们将秀发盘成圆髻,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环绕在脑后作为装饰,既美丽又寓意着吉祥和幸福。这种头饰不仅成为了泉州的文化符号,更是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泉州的簪花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在泉州绽放出独特的风采。
宋朝,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朝代,其影响力远播四海。宋朝的泉州,以其繁荣的经济、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政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泉州的历史,是宋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宝贵遗产。
在这里,我有幸亲身体验到了宋代文化的韵味,感受到了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从开元寺的双塔到西街的繁华再到泉州的簪花文化,从洛阳桥的古韵到南少林寺的武学传承,每一步都让我沉醉于宋韵之美。
泉州,这座光明之城,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2899.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