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多变的别称展现了其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州,探寻那些隐藏在“榕城”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底蕴。
榕城之美,绿荫满城
提及福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榕城”。这一别称源于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带领百姓遍植榕树,使得“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榕树不仅为福州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与繁荣发展。
历史沿革,别称繁多
然而,“榕城”只是福州众多别称中的一个。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在此筑城建都的“冶城”,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而始称的“福州”,福州的别称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变化。
冶城: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标志着福州作为城市的起源。晋安:魏晋南北朝时,晋人避战乱入闽,福州因此得名。凤城:晋代地理学家郭璞的《迁城记》中,将福州比作“如鸾如凤”的福地祥域。三山:唐末五代时,福州城扩大,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有了“三山”之别称。长乐:公元933年,王审知之子王延钧在福州称帝,改福州为“长乐”。泉州:隋唐时期,福州曾两度被命名为“泉州”,后移名至闽南的泉州。闽都: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此外,福州还有“福安”、“左海”、“闽海”等别称,每一个都承载着福州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文化底蕴,深厚绵长
福州不仅别称繁多,其文化底蕴更是深厚绵长。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孕育了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三坊七巷,这片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福州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而福州的船政文化,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船政局、船政学堂的设立,培养了中国近代最早的造船技术人才和驾船人才,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福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多变的别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是“榕城”的绿意盎然,还是“闽都”的辉煌历史,都让人对福州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敬意。让我们一同走进福州,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底蕴。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2820.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