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福建省,我们最先想到的城市,诸如省会福州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厦门市。其实连接这两座城市的泉州更是实力不俗,泉州市有880多万的常住人口,位居全省第一,超过福州市40多万;单论GDP总量近乎和福州市相当,比厦门还要高出4000多亿,等于多出来一个宁德市的经济规模。
泉州多山,地势呈递减的阶梯状分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中低山丘陵、河谷盆地、滨海平原和海岛地貌,晋江、洛阳江为主要水系。泉州的陆地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县),位居全省第七,略小于福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湄洲湾、泉州湾、围头湾坐落于此,海岸线长达471.33公里,最高峰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依山傍海之城。
泉州有着1700多年的建制史,下辖4个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5个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代管3个县级市(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
泉州毗邻台湾海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溪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这对于打造良港来说可谓是绝佳的自然条件。然而,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和上游的水土保护力度,为泉州市经济格局的变迁产生了很大影响,关乎着泉州港的上限。
泉州别称鲤城、温陵、刺桐城,秦汉之际为闽越地,汉武帝时属冶县、侯官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吴时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西晋时属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范围大致为泉州、莆田、厦门、漳州四地,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南梁时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晋安县属之,南陈时属丰州。
泉州地带是“衣冠南渡”的集中点之一,吸纳了许多中原地区的迁徙人口,从辖区的两大河流(晋江、洛阳江)即可看出定居于此的先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隋唐时期】
隋文帝时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福州一带),后改为闽州、建安郡、建州;南安郡改为县。
到了唐朝时泉州的中心地带以及辖区,逐渐由今福州向南移动,至唐睿宗李旦时泉州的辖区逐渐固定为今天的全貌,大致范围为泉州大部、以及莆田、厦门等地,唐玄宗时析南安县置晋江县,成为泉州的治所。
【宋元时期】
泉州原本只是平平无奇的港口停泊点,唐朝中前期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后期的藩镇割据使得唐朝日渐衰落,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戛然而止。终结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北宋又无法打破辽国的北方封锁,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随之转移至海上,做为海上中转站的泉州迅速崛起。
南宋初年,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福建提举茶盐官和福建市舶司迁置泉州,宋孝宗时在澎湖列岛建造房屋派驻水兵,列入泉州的管辖范围。至此,泉州成为了国际港口,是我国北方、日本、朝鲜下南洋的必经之地,也是西方贸易船只途经南海前往长三角地区的中转站。
南宋时期
到了元朝时行宣慰司设在泉州,并升格为泉州路总管府,后来一度设立泉州行省,成为了江浙行省南部的中心。
经过宋元两大时期的沉淀,船舶工艺也得到极大提升,泉州出现了能乘风破浪的单龙骨尖底船,人称“福船”,采用“水密隔舱”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远洋出海的能力,也使得船舱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大大减少了船难发生的概率。
当时的泉州与世界近百个地区通航,泉州海商的足迹遍及东亚诸国、印度洋和南亚诸岛,号称“帆樯林立,梯航万国”,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频繁的海上贸易使得泉州城成为国际性城市,泉州古城依托晋江而建,清源山是其屏障,城市布局包罗万象,酷似“鲤鱼跃龙门”之状,因此得名鲤城。古城不但存有从中原地区保留下来的传统宗祠文化、文庙及学宫,还有谯楼、城隍庙、开元寺、承天寺等建筑,并且保留了当时各个国家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以及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
泉州的拐点出现在了元末,随着战乱的波及,大量船商出走,泉州的商业繁荣随之消失。明朝时由于倭寇屡屡侵犯福建沿海地带,出海航行风险极大,嘉靖年间设立在泉州多年的市舶司被撤销,之后的清朝推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人口内迁,泉州逐渐从国际性港口跌落至地区性码头。
更为糟糕的是泉州港的淤塞现象愈发严重,泉州港是晋江的下游入海口,晋江干流全长不过182公里,流域面积只有闽江的1/11,加之南方相对稳定的环境接纳了许多北方人口,上游的耕地需求在不断加大,使得晋江上游的植被覆盖率急剧降低,含沙量逐年增多,在泉州古城下游出现了数个较大的沙洲,迫使泉州港不得不向外海延申。
泉州的驻地正如图所示由古城外迁至更为宽广的两江入海口,而港口码头更是设在了泉州湾处,当然影响外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古城的拥挤、城市布局发展的新需要都有关系,笔者认为根源还是在于原有的晋江航道已无法满足泉州港的发展。
曾经泉州是与广州、明州(今宁波)所齐名的大港,最终被越拉越远,甚至还被同时期的福州所超越,令人唏嘘。当然这里面还是和自身发展的腹地有关,广州和福州都有径流量很大的珠江、闽江入海口,宁波更是坐拥广袤的杭州湾做为依托。
泉州的港湾相对狭窄,距离厦门港又十分的近,想要短期打造更大规模的港口并不现实,因此还需认清自身定位,深挖城市的历史底蕴,有机改造古城的风貌,或许是条不错的选择。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1918.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