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天 黑夜
八闽之家 > 知道 > 正文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坤师

文章分类知道文脉阅读数560

0赞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一、闽南的历史

闽南地区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在古代文献记载中,“闽南” 一词始于唐代,用于宋代,盛于明、清。唐代时,闽南很可能指代整个福建,如韩愈在《少府监胡公碑》和《祭鳄鱼文》中描绘潮州为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闽南两越之界,在广府极东”,此时的 “闽南” 指的是福建以南,专指潮州。到了宋代,“闽南” 成为福建的雅称,一些文人雅士习惯性将地名增加 “南” 字以增加 “逼格”,如福州人喻良能在《祭何茂恭文》中称 “我官闽南,不我弃捐”,这里的福州被认为是闽南;《闽中理学渊源考》中记载 “游醇,字质夫,建阳人… 与杨中立先生倡道闽南”,这里的闽南指的就是福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对《井观琐言三卷》和《郑少谷集二十五卷》的描述中,莆田、长乐、福清、侯官人也在当时的闽南之列。

随着福建的发展,到了明代,闽南的概念开始具体化,漳泉人仍在自称闽南,但其他地方的福建人却开始放弃这个名词。如《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对《登州集二十三卷》的描述中,林弼是漳州人,被称为 “明初闽南以明经学古擅名文苑者”;《明史》中记载 “蔡清,字介夫,晋江人… 蔡氐易止行于闽南”;《平台纪略》中提到 “念厦门为控制台湾咽喉,闽南沿海根本重地”;《闽中理学渊源考》中记载 “仲吉曰:吾闽南男子,见义而动,死即死耳,宁足怖耶?” 涂仲吉为漳州龙海人。

到了明清交替时,闽南已经变成专指漳泉了。更为甚者过了雍正年,这种与现代概念的闽南更是普及到各个领域。其变化的渊源还在于清朝 “道” 的设置。永春州从泉州分离而出,龙岩州也脱离漳州,漳泉两府开始分属于两个不一样的机构管辖。于是民间为了做简单的标识,开始普遍使用 “闽南” 的概念,从而闽南一词开始在漳泉和台湾等地普及,并渐渐取代了漳泉这相对覆盖面较小的称谓。

从地域范围的界定来看,传统意义上闽南特指晋江流域和九龙江下游地区及与广东接壤部分,当下则大致为厦门、漳州、泉州三大地区。还有一种以语言体系进行 “粗暴” 划分的方式,凡是会说闽南语的均为闽南人。

二、闽南的海洋文化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闽南地区负山面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这种海洋文化不仅体现在海洋养殖和海外贸易方面,还形成了独特的官僚 — 商人 — 海盗文化模式。

1. 海洋农场

闽南海岸线漫长曲折,海水深入陆地形成天然海湾,九龙江、晋江等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为海水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深远海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集聚发展,沿海近岸海域养殖空间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渐趋饱和,发展深远海养殖成为必然趋势。

诏安县通过对海域进行规划编制和市场化配置,推动海上养殖合法化、规范化。诏安县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当地人耕海牧渔、靠海吃海。然而,过去养殖户自行围占海域,超规、无序养殖等问题频发,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些问题,诏安县组建海上养殖清理队伍,清退养殖区域,对养殖水域滩涂出台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水域面积,并出台补助办法,完善养殖设施升级改造配套政策。

海域清理后,海洋生态系统开启自我修复功能,海洋底色逐渐恢复。同时,诏安县对近浅海和深远海进行市场化配置,确保近海生产养殖不停滞,发展大型深水养殖。在近浅海,将海域切分成小海地,面向诏安县辖区内的企业法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竞标,让当地渔民竞得心仪的海地,投入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在深远海,通过招商引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由县属国企投资建设深海养殖网箱平台,引导大型养殖企业落户诏安湾外养殖区域,开展深水养殖项目。

2. 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

闽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外国人最早接触中国的地方,洋商海盗层出不穷。受海洋文明影响,当地人出海经商,从事海外贸易,从月港到厦门港,海洋文化是闽南文化生生不灭的重要动力。

明代的月港曾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始发港。月港位于龙海海澄镇境内,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期实施 “海禁” 政策,官府关闭泉州港,商人急需寻找出路,发现月港所处的位置既隐蔽又便利,便纷纷从泉州迁至漳州。1567 年,明隆庆帝有限度放宽了 “海禁”,在月港开放 “洋市”,这个渔村小港成为明朝 “海上丝绸之路” 唯一合法的民间海上贸易始发港。无数商贾满载着香料、药材和奇珍异宝扬帆而来,再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然而,到了十七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南洋,荷兰占据爪哇岛,控制南洋南部,西班牙侵占菲律宾群岛,控制南洋东部,并屡次侵犯福建沿海地区,严重破坏了月港的海外贸易。另外,当地的克拉克瓷因为生产技术被外国人盗取,导致瓷器出口量急速下降,加上明代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的腐败无能、横征暴敛,加速了月港的衰落。明清交替之际,由于清郑双方在东南沿海的长期交战,月港的对外贸易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厦门港取代月港迅速崛起成为国际贸易商港。厦门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是泉州港与南洋通航的必经之地,又是漳州月港入海的咽喉。明末清初,厦门港因为港阔水深的优势,开始取代衰退的月港,并发展成为通商口岸,迅速崛起成为国际贸易商港。

彼时的厦门港,集渔港、军港和商港于一体。郑成功主张 “通洋裕国” 和 “大开海道、兴贩各港”,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开辟了东西洋贸易通道,厦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对外贸易口岸。后来,清朝在厦门设置 “闽海关厦门衙署”,许多人从厦门出发到世界各地闯荡,海洋文化随之形成和发展。

从月港到厦门港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谁是闽南最大的港口,谁就引领闽南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潮流。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是千百年来闽南文化生生不灭的重要动力。

三、众人眼里的闽南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闽南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历史底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独特的红砖厝

福建闽南的房子以红砖厝为代表,是福建最艳丽的民居。从空中俯瞰泉州,红色占据了城中的 “C 位”,建造于宋代的开元寺双塔,被红色的房子包围着。这种红房子的足迹覆盖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受其影响,邻近的莆仙、潮汕、台湾,都建起了红砖大厝,形成了红砖文化区。

红砖厝的结构独特,普通的面阔三间,称三间起,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后厅的左右各有一间房,天井左右为廊道。其屋顶正脊叫做燕尾脊,两端探出高昂翘起,尖细,仿佛像飞翔的燕尾。房子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镜面墙、牌楼面、屋脊、归尾等处,是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彩绘工艺尽情展示的场所,为了让色彩更加绚丽,还发展出交趾陶、剪粘等独特工艺,装点得花花绿绿。相比民居,庙堂建筑更是华丽无比。

关于闽南人使用红砖的原因,民间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闽王王审知的皇后黄惠姑是泉州人,闽王赐她一府皇宫起,民众误以为泉州一府都可以建皇宫式建筑,遂大兴土木,但这个传说不大可信。还有人说,闽南人使用红砖是因为当地红土原料,也有专家认为,红砖可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闽南地区自宋元以来,与海外的贸易往来频繁,外来文化包括其建筑材料 —— 红砖就被带到了闽南地区。

泉州建窑烧制红砖的历史或可追溯至北宋徽宗时期,历时 900 余年。在安海镇赤店村苏厝自然村,这把近千年的窑火仍熊熊燃烧着,村里还有多位手工制作红砖瓦的老匠人,沿袭传统红砖瓦烧制的工艺与流程。从制坯到成品砖出窑,前后大约需 3 个月时间。红砖烧制过程中一般采用斜向叠加的摆放方式,出窑时砖体除了呈现红色之外还会形成黑色的纹理,工匠在进行墙体镶嵌时,能够将砖体的红黑条纹进行巧妙排列和利用,最终构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闽南古厝建筑特色鲜明,屋檐下及室内梁架可以看到 “斗棋”,这是中国古建筑特色的构造。闽南盛产质优的花岗石,包括白石与青石,从建筑外观看,无论是富家宅院,村落民居,抑或寺观庙宇,皆大量运用红砖,朱红色的墙壁给人明显而强烈的闽南印象。世界上欧洲的英国、法国与德国多用红砖,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多用青砖,这种建筑风格是否为外来的影响,也成为考古学界饶有兴味的课题。

闽南红砖厝的建筑材料除了烧制的红砖外,还有很多天然材料也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天然石材,闽南具有丰富的白石花岗岩资源,白石可用于柱础和墙垛,青石则用以细部的雕刻;杉木材料,由于闽南地区杉木产量较大,当地居民常将其作为穿斗抬梁式结构的建筑材料,还能利用杉木制作精巧的木构件;贝壳类材料,闽南靠近海洋,体型较大的贝壳能够作为墙体的表面材料,不仅能够装饰建筑,还能够对外墙起到保护作用。

2. 闽南文化的特征

闽南文化是中原河洛汉人南下与闽南原住民交流融合形成的,经宋元吸收外来文化趋于成熟,又因明清海禁、战乱移民而传播。其基本特征包括崇乡敬祖、爱拼才会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等。

闽南人性格豪爽、敢拼生死、信命运、滥祭拜,“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是闽南人生存态度的写实。另外,守信用,重情义,爱面子,族群认同较为强烈。闽南人更是热情好客,感觉走到哪里都有人邀请你坐下来喝茶。

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具有一体多元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在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建筑、戏剧、方言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被学术界称为 “语言的活化石”;具有开放性特征,与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闽南一带,三步一宫,五步一庙,转角遇到神是件很平常的事,每个村庄都会有自己的保护神 “挡境”,各路神仙更是散落乡间村野,就是城区里也是众神云集。这些神灵很忙,除了庇佑村庄的平安,还兼任解决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小孩走失、生意成功、消灾延寿、股票涨跌等等附加职责。

四、闽南的历史遗迹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闽南地区丰富的历史遗迹见证了其辉煌的历史。

1. 晋江御赐桥

晋江御赐桥作为闽南罕有的帝王文化确切遗存,与宋末二帝息息相关。桥的周边有名为 “太子宫” 的宫庙,祭祀宋末二帝;还有曾氏入闽始祖曾延世宫,北宋名相曾公亮的祖父曾穆当年就埋葬于附近,如今仍有墓碑。此外,这里还有超出 “村级规模” 的保生大帝宫、闽南唯一的屈子祠、当年泉州南门外的高大地标 “四层楼” 以及藏有清末民初泉州文人张棻墨宝的黄弈佰洋楼等。御赐桥原为木桥,建于宋末,元至正年间僧法助建为石梁桥,两侧有护栏,干砌船形墩,桥墩两旁出拱三至四挑。1986 年,旅菲华侨捐资重修桥面。2007 年左右,离御赐桥不远处掘出一方指路碑,证实御辇村处于 “海丝” 交通要冲。这里的古井众多,最出名的是 “三孔” 古井,水质甘醇甜美,水温冬暖夏凉。

2. 潘山历史古迹

潘山古地历史悠久,曾是繁华的古市集。这里有招贤院,唐末五代时期,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在此设招贤院,招贤纳士,吸引了大批名贤来投,文风乍兴。还有溪墘古港,唐宋时这里古道纵横,水运发达,是泉南日用品、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交汇、贸易的集散地之一。此外,潘山还有威惠庙,里面主祀唐豹韬卫大将军陈元光,据史载,陈元光戍闽开漳,曾派潘节将军率部驻扎于泉州潘山一带演武练兵,潘氏后裔为纪念陈元光建威惠庙祀之。潘山历史古迹见证了泉州唐宋乃至明清海丝商贸的辉煌。

3. 闽南纪胜十二景

清《闽南纪胜十二景》画卷是闽南清代官员周凯授意弟子门人于道光十六年在厦门创作的。此画为水墨工笔,以纪实手法描绘了周凯在任职兴泉永道和台湾道期间亲历的重大事件,包括官阁修书、玉屏夜宴、义田筑埭、蛮乡捕盗、台海扬帆、澎岛赈灾等。这些画作真实描绘了周凯在厦门、台湾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画中描绘的官衙、城池、山寨,有的至今仍保存遗迹,为研究二百年前厦门、台湾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画面资料。

五、闽南的温暖体现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闽南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散发着独特的温暖气息,从节俗到古厝,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和生活热情。

1. 春夏节俗的温暖

泉州的岁时节俗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体现了闽南文化精神。春节作为一年诸节之首,是最具喜气氛围的节日。零点一到,人们在家中厅堂设案,恭拜 “天公”,敬祀祖先,此为 “开正”。清晨,全家人穿上新衣,早餐吃面线鸡蛋,寓意除霉气迎吉祥、福寿绵长。当天走亲访友,互道 “新年好”。正月里,几乎天天有各自的主题。闽南民谣生动地描绘了正月里的每一天,从初一到十七,各种习俗丰富多彩。

正月初九日俗称 “天公生”,闽南人有在农历腊月廿九或正月初九 “敬天公” 的民间习俗。古代,泉州民间各铺境在正月还会各择日举行庆典,称 “做天香”,搭坛祭拜,举办各种文娱活动。

元宵节是最具有狂欢色彩的节日,泉州称元宵节为 “上元节”,有 “上元小年兜” 之称。活动十分隆重丰富,为过年系列民俗活动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元宵闹花灯习俗在唐代由中原传入泉州,到了宋代,泉州灯节发展至极盛。泉州灯俗丰富多彩,有挂灯、睇灯、送灯、游灯、抢灯、串灯、猜灯谜等。南安丰州桃源元宵花灯习俗历史悠久,开泉南上元娘家送灯先河。泉州方言 “灯” 与 “丁” 同音,“出灯” 即 “出丁”,寓意人丁兴旺。泉州闹元宵还有文艺踩街、吃元宵丸等岁时习俗。迎神赛会则于元宵节当天或过后数日举行,后来,泉州把迎神赛会中的化装游行改造为 “文艺踩街”,各种文艺表演精彩纷呈。

2. 秋天的温暖

11 月的厦门,闽南秋天呈现出独特的温暖。得益于副热带高压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厦门的气候温和。在这个季节,人们开始为秋季生活做准备。衣物搭配方面,白天平均 24℃,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 T 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夜间平均 16℃,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饮食调整上,人们会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食物,如润燥的汤品和当季的水果。休闲活动也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可以去公园散步,欣赏秋日的美景,或者去海边感受凉爽的海风。

3. 闽南古厝的温暖

闽南古厝浓缩了闽南人的性格,是闽南人文的中心精神。它是宗族制的大宅聚居院落,在闽南祖地文化的影响下,古厝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多重需求和功能,传承着家的荣耀和团圆和谐的意志与力量。

闽南古厝的建筑形式独特,以三进式五开间的布局为主,前埕后厝且坐北朝南,时常营建富有层次的燕尾脊和弧形马背脊,屋顶多选用悬山式与硬山式,搭配风水相宜的山墙山花,红砖白石以及牡蛎墙面,在呈现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且保留了精湛高超的工艺水平。

古厝的装饰装潢精美,建筑屋脊上方的剪粘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门廊镶有镏金石刻的题匾、门联、书卷、画轴;木雕、石雕精美,红砖拼砌的花墙上方具有青石透雕窗棂,墙基柱上方刻有奇珍异兽、花草虫鱼的浮雕;梁木斗拱雕刻精美,厅堂门屏窗饰是精美的镂空雕花,厅前安有石砛,天井及大门外平铺石埕。

“出砖入石” 是闽南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石与砖在色彩和质地上形成了对比,又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调和达到平衡,给墙面增加了一些生气与通透。燕尾脊是闽南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屋脊形式,形似燕子的尾巴,寓意着漂泊他乡的子女终会回归故乡,同时还具有实用价值。古厝注重门的构造装饰,在突出大门实用功能的同时,注意表现其 “门第”、“门阀”、“门当户对” 的精神文化和世俗观念。

闽南古厝是中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闽南人情感的寄托和家族荣耀的象征,散发着温暖的人文气息。

六、闽南的特色地域文化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闽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涵盖语言、建筑、宗教、民俗、饮食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1. 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 语言文化:闽南语作为闽南地区的代表性语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闽越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它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音独特,词汇丰富,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元素,被誉为 “语言的活化石”。在东南亚地区,很多华侨不仅保留着闽南语,还重视后代的学习,足见其影响力。
  • 建筑文化:闽南建筑独具风格,民居、祠堂、寺庙等建筑类型多样。其中,红砖古厝是闽南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之一,以红砖白石、燕尾脊、出砖入石等特色而闻名。其结构独特,普通的面阔三间,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细部装饰极其讲究,是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彩绘等工艺的展示场所。此外,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源远流长,2010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宗教文化:闽南宗教文化丰富多样,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传播,还有保生大帝、妈祖、天公等民间信仰。闽南的佛寺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红瓦、三川脊式屋顶、方形纤细柱等。道教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影响深远,在闽南地区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丰富的宗教信仰相互融合,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 民俗文化:闽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等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普渡是每个村落特定的节日,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嫁妆品种繁多,寓意丰富;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 “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 “先声”;车鼓弄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深受人民喜爱;博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如今已成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 饮食文化:闽南饮食文化以闽菜为代表,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焖、煎、卤、火可、火工、淋、蒸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名菜有桂花蛤肉、红焖通心河鳗、东壁龙珠、清蒸笋江鲈鱼、油火局红鲟、橙汁加力鱼等。名优地方风味小吃有肉棕、面线糊、深沪鱼丸、扁食、石狮甜果、炸枣、田螺肉碗糕、土笋冻、芋丸、三合面等。闽南饮食注重口味清淡,酸甜适宜,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大麦为主,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还有独具特色的吃法,将蔬菜、海鲜、肉类等食品直接与主食煮成咸饭、咸粥,既好吃又省时。此外,泉俗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除筵席宴客外,多有风味小食礼仪食品。

2. 十大特色

闽南文化的十大特色中,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等传统民俗活动尤为突出。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 “普渡” 日,村民们会备好鸡鸭鱼肉等供品,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宴请亲朋好友。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 “轿前猪脚” 是礼数最重的礼品之一。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 “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 “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车鼓弄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人们喜爱。博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相传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如今已成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七、闽南的历史沉淀

邂逅闽南: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

1. 泉州的历史记忆

泉州,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宛如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老君岩雕像,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泉州历史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尊凿刻于宋元时期的石像,利用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高 5.63 米,宽 8.01 米,厚 6.85 米,背屏青山,巍然端坐,左手按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表情自然,生动地展现了道家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 的庄严境意。老君岩造像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更是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体现了泉州港口依托农业帝国的独特历史文脉和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及繁荣成就。

开元寺,作为泉州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泉州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年),初名莲花道场,至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更名为开元寺。寺内建筑宏伟,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大雄宝殿粱槽间的 24 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 72 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和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更是增添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元寺见证了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变迁和宗教发展,是泉州人民信仰的寄托和希望的祈求之地。

崇武古城,这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同样承载着泉州的历史记忆。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 年),地处险要,扼守惠安县东南海滨,在泉州湾和湄洲湾的犄角处,濒临台湾海峡,一直是海防重地。城墙由一块块花岗岩规整砌成,总长度接近 2500 米,围绕着这座古城,见证了数百年的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城内有三十多座庙宇庵堂,香火旺盛,反映了当地居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对宗教的依赖和精神寄托。

2. 清水祖师信仰

清水祖师信仰在闽南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成为燎原之势。清水祖师,本名陈荣祖,宋时永春小岵乡人,自幼出家,法号普足。他在清溪创建了清水岩寺,并开创了禅宗南传与闽南文化融合发展的 “清水宗”。

清水祖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出世入世,自度度人。他在清溪大旱时,振锡来临,为民祈雨,甘泽随沛,从此居岩修行。又因 “张岩” 清泉不止,改此地为 “清水岩”。清水祖师不但以水名之,且冠以 “清水”,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的 “水德” 与中华文化的 “上善若水” 之美德不谋而合,在穿越时空的绿意中,庇荫着闽南人。

自宋代以来,清水祖师信仰不断传播。每年春节期间,福建蓬莱三庵堂的信众都要举行清水祖师迎春绕境活动。随着安溪人口播迁到台岛和海外,其 “信仰圈” 进一步扩展,形成了一个以安溪为中心的 “天下”。

在闽台两地,清水祖师信仰各具特色。在福建,清水祖师的神迹职能主要与 “祈雨”“驱病害”“修桥筑路” 等救济传说相关;传入台湾地区后,以 “落鼻警示” 的说法广为人知。闽台清水祖师庙在祭祀环节和配祀神上既有相同点,也存在部分差异性。相同点在于台湾地区的寺庙大多会到福建进香谒祖,体现了寻根意识;不同点在于配祀神上,福建的清水祖师庙所祀各神带有佛教或道教世俗化特征,而台湾地区的清水祖师庙配祀神更多带有民间信仰和道教世俗化的特点,还表现为各大祖师共同祀奉在一个宫庙内的现象。

清水祖师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闽南社会发展史、移民史高度重合,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31035.html

THE END
  • 0评论
  • 复制
相关推荐

发表点评 (0条)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

置顶关注

更多
  • 第三届“瓣香牵两岸·徒步循初心”泉台青年妈祖文化周走进丰泽

    第三届“瓣香牵两岸·徒步循初心”泉台青年妈祖文化周走进丰泽

  • 湄洲岛祈福之旅:体验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

    湄洲岛祈福之旅:体验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

  • 在福建最美味的五线城市,一口气吃遍300种小吃!

    在福建最美味的五线城市,一口气吃遍300种小吃!

  • 围台演习结束,岛内方寸大乱,吴钊燮语无伦次,送梅花鹿求和平

    围台演习结束,岛内方寸大乱,吴钊燮语无伦次,送梅花鹿求和平

  • 跟着古诗游霞浦丨三沙湾:鱼盐成市浪中船

    跟着古诗游霞浦丨三沙湾:鱼盐成市浪中船

  • 山海浩荡谱新篇——写在建设“活优富美”新福建十周年之际

    山海浩荡谱新篇——写在建设“活优富美”新福建十周年之际

  • 又贵又抢手的头水紫菜上市,今年你吃得起吗

    又贵又抢手的头水紫菜上市,今年你吃得起吗

  • 来自海带之乡的压缩小海带,免洗即食可涮、可炒、可煮,给你纯天然的味道!

    来自海带之乡的压缩小海带,免洗即食可涮、可炒、可煮,给你纯天然的味道!

  • 福建特产盘点:茶叶、水果、美酒与美食样样俱全

    福建特产盘点:茶叶、水果、美酒与美食样样俱全

  • 霞浦荣登全国小众热门目的地第6位

    霞浦荣登全国小众热门目的地第6位

  • 福建9大王牌景点,去过4个以上算合格,去过6个以上算旅游达人!三沙镇你知道吗?

    福建9大王牌景点,去过4个以上算合格,去过6个以上算旅游达人!三沙镇你知道吗?

  • 福建旅游攻略:揭秘前十名风景区排名,每一站都是惊喜!

    福建旅游攻略:揭秘前十名风景区排名,每一站都是惊喜!

  • 福建最值得去的8个地方,有车没车都要出发一趟,你去过几个?

    福建最值得去的8个地方,有车没车都要出发一趟,你去过几个?

  • 紫菜中的极品——霞浦头水紫菜

    紫菜中的极品——霞浦头水紫菜

  • 闽族、越族因何变成闽越族?

    闽族、越族因何变成闽越族?

  • 八闽的“闽”的由来及含义

    八闽的“闽”的由来及含义

  • 他是末代“帝师”,出身福州学霸世家

    他是末代“帝师”,出身福州学霸世家

  • 福建海产界的四大天王,4招就俘获福建人的心

    福建海产界的四大天王,4招就俘获福建人的心

  • 我的家乡-八闽风采

    我的家乡-八闽风采

  • 东壁村绝佳摄影点在哪里?八闽三沙镇海滨大桥

    东壁村绝佳摄影点在哪里?八闽三沙镇海滨大桥

  • 八闽之美:探索福建文化与美食的无限魅力

    八闽之美:探索福建文化与美食的无限魅力

  • 八闽大地光影小镇,霞浦·三沙很高兴认识你!

    八闽大地光影小镇,霞浦·三沙很高兴认识你!

  •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 一个闽东说闽南话的海边胜地三沙,荣获中国“最美渔港”称号

    一个闽东说闽南话的海边胜地三沙,荣获中国“最美渔港”称号

  • 霞浦三沙:念好“山海经” 捧起“金饭碗”

    霞浦三沙:念好“山海经” 捧起“金饭碗”

  • 一县一桌菜丨无尽鲜甜!在这座“千鲜之城”,吃遍八闽海味!

    一县一桌菜丨无尽鲜甜!在这座“千鲜之城”,吃遍八闽海味!

  •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 海带营养价值高 女性经期吃海带有哪些好处?

    海带营养价值高 女性经期吃海带有哪些好处?

  •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 大黄鱼-黄花鱼

    大黄鱼-黄花鱼

  •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 中国八闽网

    中国八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