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逛菜市场的市民林先生最近有个新发现:市场上“野生黄花鱼”突然密集上市,而且价格比印象中低了不少。
黄花鱼。
对此,不少海鲜摊贩称,这是近几年来野生黄花鱼价格降幅最明显的一次。不过,购买野生黄花鱼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市面上的“野生黄花鱼”真的是野生的吗?它们的身份还是个谜。
【市场】
8个海鲜摊6个卖黄花鱼
为了验证林先生的说法,记者近日来到岛内以海鲜出名的第八市场走访,发现贩卖野生黄花鱼的小摊还真不少——8个海鲜摊,贩卖野生黄花鱼的就有6个。
“野生黄花鱼便宜卖!”一名林姓海鲜摊贩告诉记者,从上个月开始,野生黄花鱼的货源就特别丰富,因此价格马上下跌了,“现在不买就亏啦。”不过,“野生黄花鱼”突然密集上市,引起不少市民对其“野生”身份的怀疑。
【价格】
捕捞量大,降幅为近年最大
市场上量多,意味着捕捞作业的量也很大,事实真的如此吗?资深海鲜达人莫先生告诉记者,从上个月起,野生黄花鱼的捕捞可以用“井喷”形容。
“一艘空渔船出海,回来就是满载。”莫先生说,捕捞黄花鱼的大多不是本地渔船,而是漳州龙海的渔船,他们把鱼批发进厦门市场。上个月,把黄花鱼捕捞量加起来,几乎每天都能达到5万公斤左右。“主要原因还是季节合适,季节一过,野生黄花鱼基本就‘绝迹’了。”
巨大的捕捞量之下,价格也因此受到影响。“最近野生黄花鱼的价格,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另一名经营海鲜的商家吴先生告诉记者,5两-7两的黄花鱼最常见,原本价格都要在400元-500元每500克,现在200元出头就能买到。而现在的价格,是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次,“最贵时出现在3-4年前,去年也有一段时间很便宜,但不如这几个月的降幅大。”
【谜团】
市面上全是“野生”的?
虽然从海鲜达人和商家口中,确认了野生黄花鱼捕捞量大的情况,但市面上正在售卖的野生黄花鱼,会不会是养殖鱼“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人能说明白。
厦门大学海洋系退休教授张其永走访八市后判断,他所见到的大多数“野生黄花鱼”,基本都能确认是真的,不过,他并不排除市面上有养殖鱼冒充野生鱼的现象,“因为毕竟不是所有摊贩都一一见过。”
海洋与渔业局的渔业部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市面上养殖鱼冒充野生鱼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市民们还是不能大意,在购买时需谨慎辨认。
海鲜达人莫先生就曾亲眼目睹,摊贩将养殖鱼冒充野生鱼高价贩卖,他说,即便在现在捕捞量大的情况之下,也不代表市面上的野生鱼就全部“正牌”,“不排除部分摊贩钻空子,‘以次充好’。”
三招辨认野生黄花鱼
一看鱼尾。由于养殖的黄花鱼常年生活在网箱之中,空间有限,尾巴一般很短;野生的长时间在大海中回游,尾巴会变得比较修长。
二看鱼头。养殖的黄花鱼鱼头较大,浮肿,野生黄花鱼头则比较小。另外,野生黄花鱼像涂了口红,即上下颌边缘处颜色呈鲜艳红色,养殖的颜色就较淡。
三看体色。野生黄花鱼全身呈金黄色,而养殖黄花鱼体色稍微偏白。
【记者手记】
放过幼仔是道德
黄花鱼幼仔。
在第八市场的野生黄花鱼海鲜摊中,记者发现,除了较大的黄花鱼外,1-2两左右的黄花鱼幼仔也有在售,而且数量不少。
“这些都是野生黄花鱼幼仔,其实是不应该捕捞的。”张其永说,在海洋循环当中,幼仔若是被过度捕捞,非常不利于一个物种再生和循环。他担心,捕捞幼仔的行为,会加速野生黄花鱼的灭绝。
莫先生对此表示,不捕捞幼仔是渔民世世代代的行业道德,但如今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总认为吃小鱼比吃大鱼健康”,于是部分渔民便违背了原则,开始捕捞幼仔。
不过,海洋执法部门却表示,黄花鱼不在厦门海域主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规格名录之中,对捕捞规格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单捕黄花鱼幼仔,并不违法。
“虽然相关法规中也有规定,捕捞幼鱼的比例不能超过25%,对所有鱼类都适用。”但是,海洋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认定渔民捕捞幼仔的违法行为,一定要在捕捞作业过程惩处,若幼仔流入市场,但从市面售卖状况,很难确定其捕捞比例,也就无从进行处罚。
来源:厦门日报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7016.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