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族
卑南族主要的生活居住区域分布在台东平原、平原西侧浅山山麓与花东纵谷南端的冲积平原,周边有阿美族、布农族、排湾族环伺。为了保护部落的安全,卑南族发展出「会所制度」,会所建筑也成唯一大特色。
传统建筑
卑南族的传统住屋可以分为公用以及私用两种,公用者包括会所、宗家祖灵屋、瞭望台等;私用者则为一般家屋、谷仓、女灵媒灵屋。少年会所(takotakoban)卑南族有严密的年龄阶级组织与会所制度。其中尤以会所制度的斯巴达式的军事教育最著名,这也是区区九千多人,过去曾号称「卑南王」,能够治理东台湾省的一大因素。
卑南族的男子在十二、二岁时就要进入少年会所,接受生活礼仪、神话传说、族群历史、手工艺及狩猎战技的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说,少年会所是卑南少年的「学校」。(女子不准进入会所)。少年会所分为六个阶段,如果学习状况不住,会有留级的情形发生,因此每一个人都战战竞竞。会所属于学长制,遂层管理下一级的孩于,而由第六年级的「玛拉达万」(Malatawan)(4、5、6年级均属之),统筹整个会所。在第一、二年级时,有试胆的训练,由长老或学长们派员至坟墓或阴森恐怖之地取回事先放置的信物,如果无法达成任务,必须接受所有「玛拉达万」的鞭笞,严格之情景可见一班。目前只有南王还保有会所,但生活训练已荡然无存,仅留有少年刺猴祭典的活动。倒是知本村在1993年里重建会所,并在收获祭期间执行十天的会所训练,并保留所有少年住宿于会所的习惯。知本村的少年会所分为三个阶级(高中、初中、国小)以配合现代的学制。在1995年也百次恢复少年猴祭的举行。
青年会所(parakoan)
从少年会所「毕业」后,进入了青年会所,在青年会所里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苦刑期」的训练,不管任何季节都是赤裸着上身,只围一条短裙,在这期间,不准与异性交谈、要服侍长老、煮饭、砍材等粗重的工作,甚至走几公里的路程挑水。晚上睡觉时,还须不时的添加柴火,不让会所里的火塘熄灭。过了这三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卑南青年,可以戴花冠、穿漂亮的衣服、结交异性朋友,是真正的适婚年龄。
目前卑南八社的青年会所制度已经消失。
宗家祖灵屋
祖灵屋为每一个氏族所共有,卑南语称为「嘎鲁玛按」(karu-maan),是氏族的祭祀场所。
祖灵屋内没有神像,只有祭祀的祭台以及炊煮供品的灶,每一个祖灵屋有专属的男、女祭师。祭师常用的巫术用器有槟榔、巫珠、麻线、铁片。因时机不同,使用方式各异。目前南王村还有南、北各一个祖灵屋,传统的祖灵屋以竹为壁上盖茅草,现已改为铁皮屋,右边有一祭台伸出窗外,族人将供品放置其上。
南王北边的祖灵屋还保有据说是第一位祖先留下来的长矛,在日据时期,美军猛烈轰炸期间,长矛插立处均安然无恙,令人称奇。此器物被族人视为神圣的法器置于祖灵屋中央,旁边尚有一漏斗形竹叉架,一说为敌首祭之祭祀用器,一说是挂祭祀用的竹杯、水勺。知本村的祖灵屋则呈现了不同的风貌。
女巫小屋
卑南族女灵媒盛行,主要是为人治病,驱邪与祈福。每一位女祭师在自家的旁边有一间小屋,按照传统习俗,必须长年居住于此。一般来说,女巫祖灵屋坐西朝东,以屋内东北角落最神圣。
屋内放着法器及六十公分高的粗细竹枝各一,代表成双成对的神祉。在屋内的墙上还有一长方形的木箱,内置香蕉叶、陶珠、槟榔、铜铃,是女巫的替身(灵魂所在)。其它特殊设备还有祖灵袋、小竹枝、酒坛、木杵、弓箭、兽头骨架等。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3917.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