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简介
雅美族分布于台东县的兰屿岛上,有丰富的神话传说与岁时祭仪,并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质。
美丽的家园
雅美族(Yami)分布在台东的兰屿乡兰屿岛。「雅美(yami)」一词是「我们」的意思,由十九世纪末期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开始使用;部分族人在族群名称上也另外使用「达悟」(tao)一词,意思为「人」。目前关于兰屿的相关研究与报导,分别出现官方采用雅美、民间采用达悟这两种不同的族称。
兰屿居民的远祖来源有石生与竹生两种传说,其中红头部落的说法是,南方的神创造了小兰屿跟兰屿后再回到兰屿岛时,在山上触动了巨大的岩石。巨石落入海中后轰然分裂成两半,男神Nemotacolulito从裂石中走出,并往山中走去摇撼巨竹,竹中又爆出另一位男神Nemotacoluga wuly。有一天,裂石中走出的男神从左、右脚的膝盖生出一男一女,由竹子中走出的男神也同样从膝盖生出了一男一女,两神的子女结为夫妇,开始发展出雅美人的社会与文化。
从兰屿岛的考古数据看来,出土的器物含软玉、瓮棺、玻璃珠、玛瑙珠等,显示兰屿岛在史前时代早期与西边的台湾省本岛、南边的菲律宾有文化亲缘关系。雅美人的移动传说中,提到祖先曾经居住过南面菲律宾北部的巴丹岛,数百年前迁居到兰屿岛后,因生态、社会以及与其他族群的互动,让兰屿、巴丹两地的文化发展渐渐不同。雅美人与巴丹岛在渔业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直到十七、八世纪时才逐渐减少。明治36年(1903)美国商船遇飓风破损漂流到兰屿,雅美人以固有礼仪执戈矛到岸边欢迎。雅美族人虽然前往救援,但双方因语言不通而让受难船员误解救援之意,以为是企图抢劫,进而开枪向岸上射击,雅美族人因此遭到受难船员的攻击。之后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后,日本警方率队包围野银、渔人、东清三社,并逮捕部分族人,成为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二十世纪后,现代西方医药、教育与货币经济开始进入兰屿岛,在卫生、医疗观念普及后,二十世纪后期人口有明显的成长。民国56年(1967)中华民国政府解除山地管制的限制,兰屿正式对外开放。外资开始进入兰屿,并开放兰屿岛作为观光地区,此时期开始兰屿岛出现较多旅馆、商店与各式商品广告;族人开始投入服务劳动业,大量青年离开兰屿到台湾省工作。同时,台湾省电力公司也开始在兰屿建立发电厂与核废料储存场,引起雅美族人强烈抗争,成为多次向国家请愿的重要议题。近年,雅美人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同源性,开始与菲律宾巴丹岛进行文化的互访与交流活动。雅美族居住的兰屿乡,分为红头(Imowrod)、渔人(Iratay)、椰油(Yayo)、朗岛(Iraraley)、东清(Iranmeylek)、野银(Ivalino)等六个村落;近年因台湾省本岛人力需求,雅美族也开始移居到台湾省本岛,主要在台东、高雄、台中、台北等都会区就业与居住。
生活图象
1.产业
雅美族人主要生计为农业与渔业,农业从业者为女性,主要作物有水芋头(soli)、旱地芋头(keytan)、红薯(wakey)、小米(kadayi)等。芋头有不同的种类与栽种方法,除了提供平日食用外,也在重要祭典、落成礼时,作为祭祀物或馈赠亲友的见面礼。农事劳动工作以女性为主,并且拥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传承;渔业工作方面则为男性职责,以捞捕回游性的飞鱼为主要工作。另外,雅美族人也放养山羊、畜养猪、鸡,在落成礼、飞鱼祭或各项祭祀时宰杀并分享。
2.饮食
雅美族人以芋头、红薯为主要食物,副食品为鱼、蟹、螺、藻类。族人因为生活与海洋、渔业密切相关,饮食文化中也发展出鱼类食用的禁忌。在鱼类食用的禁忌中,就有「好鱼」(oyoda among)或「坏鱼」(ra’et a among)的分类原则,女性优先食用「好鱼」(oyod aamong),男性则优先食用「坏鱼」(ra’eta among),而在不同场合情境中,对于鱼类食用也有不同的限制。雅美族人的鱼类食用禁忌,凸显了鱼类饮食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另外,槟榔是族人重要的嗜好品,除了是平时的休闲食物外,也是招待客人的点心。
3.服饰
雅美族的服装由天然麻、香蕉叶等植物纤维制作而成,日常服装都是单色系。过去雅美族男子平日穿着丁字裤,方便通风与捕鱼活动。妇女平日穿着胸兜或是背心上衣,下半身则穿着系带的方布裙。重要喜庆仪式与场合时,男女穿着白底夹织蓝纹的典服;男子配戴银盔或藤盔,女子则是戴椰须帽或八角礼帽,另外再搭配金银饰品装饰。目前这些服饰都是在祭典时才会盛装穿着,以彰显民族文化特色。雅美族男女传统服饰
4.工艺
◎金银工艺男子银盔兰屿并没有生产金银矿物,原料与锻冶技术是从菲律宾的巴丹岛传入。黄金因为具有超自然灵力,被传统巫师用来治病,并可作为男子胸饰的材料;银片则由交换获得,是制作男子手环、银盔甲与女子手环、耳环、胸饰的材料,这些银饰品都是重要场合中的配件、饰品。
◎造船雅美族人傍海而居,舟船是渔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分为1∼3人乘坐的小船(tatala),及6∼10人乘坐的大船(cinedkeran)。当原船老旧需要重新造船,或者是渔船组织扩增成员需要更大的船只时,如原来8人船组要成为10人船组时,会开始筹备造船计划。造船约在秋末冬初的11、12月份开始,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新船不刻上花纹。新船加刻花纹的造船工作,在夏天的7、8月进行,并于9、10月雕刻工作完成后举行新船落成礼。大船的制作由15∼27块木板拼接,经修整、雕刻与彩绘而完成;船舟上的色彩以红、黑、白三色为主,雕刻常见的图案有同心圆纹、人形纹、波浪纹、十字纹等。同心圆又称为「船之眼」(mata-no-tatara),出现在船头、船尾的左右两侧,像是船的眼睛,具有避邪、指引方向与报佑平安的意思;人形纹象征神话中最早的男人Mamooka,手脚细长以深入海中捕鱼;波浪纹是代表波浪的三角几何图形;十字架纹则是近代受到天主教影响所形成,也有避邪的功能。同心圆组成的船之眼又称船眼纹,具有避邪、保平安和指引方向的意涵
5.建筑传统
雅美族家(asa ka vahay)包含主屋(vahay)、工作房(makarang)与凉台(tagakal)三种建筑,建筑材料为木、石、竹、茅等。主屋(vahay)建于地穴中,依山坡高低挖成阶梯式的地面,挖出的土壤置于四周,只露出屋顶于地表,成为半地下式的屋体形式。主屋最早为一个出入口的栖身小屋,由单身男子或年轻夫妇在怀孕时离开家庭建立,并随着经济能力改善后另外寻地建造三门、四门主屋。工作房(makarang)又称为高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白天工作之用,下层空间多作为储藏之用,可放置柴薪、渔具。凉台(tagakal)是高于地表的干栏建筑,是以茅草盖顶的长方形单屋,族人不但在此休息乘凉、制作渔网、编织藤篮,夏季也可在此过夜。
主屋、工作房、凉台之间的前庭常立有靠背石,由三块石头组成,除了是看海与交谊的地方,也是族人交换意见的空间。东清lranmeylek中华民国政府为改善居住质量,于民国60年代(1970年代)规划雅美族人开始入住新式国民住宅,传统的空间需求也跟着调整,屋顶取代凉台成为看海的空间,屋前走廊则作为原来与亲友、邻居交谊的空间需求。
祖先的规范
1.双边亲戚关系
传统雅美族人的亲族群体称为zipus,zipus成员照顾彼此的家人子女,在婚丧喜庆、建屋造船、垦地伐木、政治结盟与战争时互相帮助。zipus以自己父母双边等距离展开的亲属关系为主,最亲密的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及配偶,接着是父母的同胞兄弟姊妹之子女及配偶。
2.婚姻制度与家庭
雅美族属于父系家族,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婚姻观念上为一夫一妻制度,男女恋爱之后,女方搬入男方家同住,经调节后成为稳定关系;结婚的对象过去以部落内的通婚为主,现在除了在部落间通婚比例增加外,与其他原住民族、汉族通婚的比例也提高不少。
3.共作组织
共作组织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共享资源,是生活中重要的团体。雅美族社会中有渔船、粟作和灌溉三个共同劳动作业组织。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粟作组织已经不存在,渔团组织与灌溉组织也逐渐松散,继之而起的是渔网组织。渔团组织kakavay是以10人乘坐的大船为标准单位,并包含8人、6人船的渔船组织。渔船组织成员为亲族关系,成员们一起造船、结网,飞鱼祭来临时,成员共同举行仪式,并分享所捕获的鱼类。目前族人较少驾驶传统大船捞捕飞鱼,但渔船组织仍因受到重视而存在着。粟作组织(tsitsipunan)是以粟田耕作为单位的组织,每一个粟作组织,包含一个父系亲属群的所有成年男子。粟作团体的成员共同耕作、一起举行祭典,并平均分享收获。目前,粟田已变为家户独立耕作,粟作组织松散式微。灌溉组织以灌溉沟渠的土地地主为成员,成员们只有在需要共同挖掘与整修水道时一起工作,目前灌溉渠道使用水泥、塑料水管等耐用材质制作,共同修筑水道的频率减少,成员聚集工作的机会与时间也变短。近年,雅美族以渔网的共有者组成新团体,成员可共同使用渔网,并在使用渔网后共享渔获。
4.部落
雅美族人称部落为ili,生活由居住的地缘关系及亲属血缘关系交织而成,并无特定传统领袖或政治领袖;公共议题由各家族长老们商量讨论,在统合众人意见后决定。目前按照行政编制所设立的村长,则称为panikudan。
风俗民情
雅美人的传统信仰观念中,分为神、鬼、人三个范畴;神能降福于家庭与人、使农渔业丰收,鬼灵会使人遭遇疾病、死亡与灾祸。雅美人对于鬼灵anito抱持着非常戒慎的态度,避免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在传统宗教祭祀中,多数都与驱逐恶灵、鬼灵有关,像是新船下水典礼仪式等。传统宗教与生活作息紧密相关,至今仍然相当受到重视。
民国50年代(1960年代)起,基督、天主教派至兰屿传教,各部落教堂、教会的聚会、场所逐渐兴建,西方宗教成为雅美族主要的信仰。雅美族的岁时祭仪相当丰富,按照历法、气候举行,较盛大隆重的有飞鱼祭、收获祭、祈年祭等等。另外在雅美族人的生命礼俗中,新屋、新船的落成礼是个人成就的具体表现,在社会文化价值中占有重要意义。
1.飞鱼相关祭典
飞鱼对雅美族人来说不只是食物来源,亦是生活作息祭典的依归飞鱼祭典与黑翅膀飞鱼的传说有关。传说雅美族人在海边找食物时,把飞鱼跟贝类、螃蟹放在一起煮食,造成生病长疮而不知原因。之后雅美人的祖先遇到黑翅膀的飞鱼(mavaeng so panid)后,受黑翅飞鱼指导才知道飞鱼不可跟其他鱼类、食物一起煮食,祖先也因此恢复健康。黑翅膀飞鱼除了指导飞鱼食用方法,也让族人知道,若想要吸引、捞捕更多飞鱼,必须抱着尊敬的心对待飞鱼,并按照历法捞捕飞鱼与遵守禁忌。飞鱼相关的祭典仪式有招鱼祭(meyvanwa)、飞鱼收藏祭(mamoka)、终食祭(manoyotoyon)等。
◎招鱼祭(meyvanwa)雅美族人为了祈求鱼获丰收,在每年2月到3月之间,各船组分别进行招鱼祭,以召唤飞鱼到部落外海。招鱼祭由船长抓着鸡在海边,让部落男子用食指沾鸡血或猪血后,一面念咒语邀请飞鱼,一面将鸡血涂在黑色卵石上,同时做出招唤鱼群的手势。船员之后也跟着对捞捕飞鱼的大船进行涂血仪式,共同祈求渔业丰收。仪式结束后,长老会提醒成员捞捕飞鱼的禁忌,之后在船长或家屋宽敞的船员家聚餐。
◎飞鱼收藏祭(mamoka)飞鱼收藏祭在渔期最后一个月的月底进行,仪式前会将飞鱼乾与水芋头一起烹煮,再进行全家共食仪式;食用前家人唱歌祝福每只鱼健康永生,仪式结束后将飞鱼乾除去鳍尾,再收藏于陶瓮中。
◎飞鱼终食祭(manoyotoyon)终食祭在每年中秋节前后举行,是飞鱼相关祭典中的最后一个。当天除了全家团圆与祈福外,也是最后一次享用飞鱼乾,食用后会将剩下的鱼干丢弃。
2.收获祭(meypiyavean)收获祭在小米收成与飞鱼季结束时举行,各家户会杀鸡或猪、羊来加菜,舂打小米并准备鱼肉乾。分家的年轻夫妇会带着飞鱼乾,回到老家与兄弟、父亲团聚,接着各户会将芋头乾、鱼干致赠亲友。中午家户各自团圆吃饭后,下午进行捣小米活动,过去由粟作组织进行,现在由种植小米的各户出面号召。小米祭捣小米活动由参与者轮流上前至木臼处,做出夸张的动作,将杵高举过头,上前椿打一下后立刻弯腰垂头退场,人渐多时分组进行。下午各渔船也会将大船推回船屋收藏,代表飞鱼季节的结束。晚上,亲戚则会互访、唱歌交谊直到深夜。
◎祈年祭(meypazos)祈年祭是雅美族人少数可以谈论天神的时机,此外只有在举行落成礼夜间唱诵祭歌时才可谈论,所以有些年轻人会在祈年祭的歌会中,彻夜聆听知识广博的耆老吟唱歌谣。朗岛祈年祭(meypazos)的祭日通常是在10月(kapitowan)初,时间由负责主祭的几个家庭决定,朗岛的祭典通常在下午进行,其他部落多数在上午作祭。祭典当天有些家庭杀猪、羊为祭品,早上会跟亲友交换礼物,除了甘薯、芋头、猪肉、羊肉外,也会替没有杀猪宰羊的家庭准备供品。下午,担任主祭的一家由家长率领三个男孩,带着水芋、山药、甘薯、槟榔、荖叶、小米、黑卵石等供品前往海边,主祭在队伍途中经过时带着供品加入。到达海边时,每个人面向海边,由主祭进行祝祷仪式,祷告词大意为:「天上的祖父akey dolangarahen!这些食物献给你,希望我们的作物能更丰富,族人们能健康长寿。」之后男孩将装有供品的盆子高举过头,随后将供品放在地上转头回到部落。部落内各家看到主祭作完仪式时,马上也将家中供品放上屋顶献给天神,之后即可将供品留在海边或屋顶。仪式结束后五天内,不可到深山工作伐木,不可唱礼歌,也不适合举行落成礼。
3.落成礼(meyvazey)落成礼是在新屋、新船完工时正式的启用典礼,因为落成礼的举行需要大量水芋头、猪肉、羊肉等物资,是家庭成员展现工作能力的表现。落成礼举行的前几年就要开垦新水芋头田,并畜养猪、羊来累积物资。雅美族人一生当中,大约能办理三次到四次落成礼,每办理一次,个人在社会中就更受到肯定。甩发舞祭典前,主办者的亲友们会在一周前即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四、五天前开始采收水芋头。
◎新屋落成礼(mivazai)雅美族人的房屋,随着规模扩大增建而有一门到四门的规模,一门、二门的房屋落成时不举行庆典,只有在三门、四门规模的房屋落成时,才进行新屋落成礼。第一天:将收藏的芋头堆放在落成的新屋上,下午亲戚、各村宾客会来新屋祝贺,主人与亲戚、村民会以礼歌对唱表示欢迎感谢。迎宾仪式结束后,外村宾客可留在主家用餐,或在村内拜访亲友与用餐。天黑后,众人回到主人家中,通宵吟唱礼歌到天亮。第二天:主人分送芋头与猪肉或羊肉给宾客、亲属作为赠礼。
◎新船落成典礼(marbomusmus)第一天:将芋头堆满整艘船之后,下午亲戚、各村宾客会来祝贺,主家、村民、亲戚以礼歌表示感谢宾客的到来。迎宾仪式结束后,外村宾客可留在主家用餐,或在村内拜访亲友与用餐。天黑后,众人回到主人家中,通宵吟唱礼歌到天亮。歌会进行至半夜时,船主会派遣年轻人到海边网鱼,抓到的鱼可用来占卜新船、船员的捕鱼运势,并将捕到的鱼放在网中,绑系在竹竿上,插立于新船旁边。
第二天:主人分送芋头与猪肉或羊肉给宾客、亲属作为赠礼。之后船员穿礼服登船,由船长敲击船尾龙骨与第一层船板,祈求新船的好运。其次在船尾龙骨打一洞后,放入水、小米、金箔后封固,同时祈求全体船员的健康长寿与出海好渔运。之后由船长与船首席划桨者的女眷持水芋掘棒,在船首尾撬动放置于船下的林投气根,并祝福船员平安健康、船只航行顺利。小米祭接着进行下海典礼,船主与青年在船边先举行驱逐恶灵仪式,众人抬起船只抛向空中数次后,一面驱逐恶灵、一面合力把船抬到海边,直到新船下水才完成仪式。下水仪式完成后以鸡内脏、水芋祭祀船灵,祈求渔运昌隆,随后将鸡与鱼分给全员享食。
第三天:进行赠送新船礼物及新船初渔仪式。赠送新船礼物的仪式活动由掌舵与船头划桨者之妻,先携带小米固定在两处海滩,让新船划到海滩收取礼物后返航。上岸后船员取鱼钩、钓线等渔具进行首次试钓,钓起之鱼类可用来预测出航的运气。回家后在船长家将渔获抹盐后放于晒鱼架曝晒,之后取下烹煮,由全部船员分享食用。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2032.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