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30日,时住天津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收到任东北安保要职的宗亲熙洽的信。信中说,日前日军到来,领头的团长是熙洽在日本学军事时的老师。熙洽利用职权,打开城门迎接,让日军不费一弹占领了吉林。熙洽希望溥仪立即回到东北这“祖宗发祥地”主持大计,说可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
读罢信,溥仪兴奋不已,立刻找来最信任的近臣商量。时年83岁的陈宝琛第一个提出反对。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当时,陈宝琛样子很难过,怔了一阵儿后,沉痛地说:“唯局势混沌不分,贸然从事,只怕去得容易回来难!”
陈宝琛。图源:福建档案
陈宝琛(1848年-1935年),18岁中举,21岁进士及第被选入翰林院,28岁被提拔为侍讲(从五品),35岁升任内阁学士(从二品),兼礼部侍郎,37岁遭遇官场“滑铁卢”,被连降五级……
世人对他最熟知的身份,莫过于末代“帝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位末代“帝师”一生的故事。
出身学霸世家
陈宝琛所属的“螺江陈氏”家族,原籍河南,唐代迁入福建,后于明代洪武年间定居在福建福州市郊的螺洲镇。
自明嘉靖十七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螺江陈氏”共有21人中进士,是八闽当之无愧的学霸世家。
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从一品,刑部一把手),祖父陈景亮官至云南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云南省省长)。陈景亮在楚北(今湖北)工作时,嫡长子出生了,恰逢道光帝赏赐玄狐马褂一件,陈景亮就给孩子起名为“承裘”,小名“楚恩”。
陈承裘(1827年-1895年)25岁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刑部工作,当时朝廷上下仍有相当数量陈若霖的门生故吏。就在旁人以为他会大肆进取的时候,目睹晚清官场腐败的陈承裘却“乞假不出”,淡泊荣利,居家“奉亲课(督课)子”,把家乡亲友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这一“退”,成就了陈承裘“六子科甲”(六个儿子三个中进士,另外三个中举人)的传奇。
陈宝琛是陈承裘的长子。1895年,在追忆父亲的文章中,陈宝琛写道:父亲闲时跟我们兄弟几个讲道光咸丰年间他亲见的“士夫贤不肖行事”,说虽然社会上花钱买官风气正盛,可他的儿子想都别想,必须重视名节,走科举做官的正途;要是读不好书,就算三十岁没考中举人,他也不会允许我们捐官。
陈承裘故居
陈宝琛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功不可没。陈宝琛幼时和弟弟们“朝入塾,暮归寝”,回家后母亲在旁看,“一笑谑必斥,一诟谇必斥,一跛倚必斥,殄生物、毁完器必斥,日所授,譌(同‘讹’)句读、忘义训必斥。”
作为家中长子,陈宝琛不负期望,18岁中举,21岁进士及第被选入翰林院,28岁被提拔为侍讲(从五品)。
敢当“清流”直臣
朝政昏昏,国难当头,陈宝琛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纠弹时事,直言敢谏,时号“清流”。
陈宝琛弹劾不避权贵。1880年,朝廷命时任陕西巡抚的曾国荃(曾国藩之弟)督防山海关,以震慑觊觎东北的沙俄。陈宝琛上奏说:“(曾国荃)一入直(直隶,今河北)境,日就颓废,老病日增,志气日挫……战不能战,防不能防,且以事权不重,时怀不平……朝廷若念其旧勋,唯有诏许自陈,解其兵权,别加任使,迅简替人。”曾国荃于是就以生病为借口向朝廷辞去这一职务。
直谏难免得罪人,耿直的陈宝琛甚至不顾触忤慈禧。1880年,慈禧派心腹太监给醇亲王府送食盒(醇亲王性格软弱易控制,是慈禧为日后扳倒奕䜣所拉拢的对象)。太监出宫门时,因缺乏必要手续,被护军拦下,拉扯之间,食盒被打翻在地。太监跑回宫向慈禧告状,盛怒之下,慈禧想免护军统领职并斩当职门兵。诸大臣无人敢发声,除了陈宝琛。他奏请约束宦官以防流弊。数日后,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采纳陈宝琛的建议,宣布对太监的惩罚。
1883年,陈宝琛升任内阁学士(从二品),兼礼部侍郎。
实际上,“清流党”是慈禧为平衡朝局,制约恭亲王奕䜣集团而有意培植的势力。
1881年,性情宽厚的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失一制约。
1884年,慈禧找借口将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史称“甲申易枢”)。此时,在大获全胜的慈禧眼中,“清流党”已是明日黄花。
1885年,陈宝琛因保举失当,被连降五级。
陈宝琛故居内的沧趣楼,是陈宝琛被贬后蛰居赋闲时所建。图源:遇见福州
首开福建近代新式教育之风
听闻儿子官场“滑铁卢”,陈承裘有着异乎寻常的淡然。他说:“吾固患汝之骤用也。”(我一直就担心朝廷重用你太快了)适逢母丧,陈宝琛居家不出,利用贤达身份为家乡近代化建设发光发热,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期间,他兴学育才,首开福建近代新式教育之风。他掌教鳌峰书院,参与创办苍霞精舍(为现福建理工大学开端),创办全闽师范学堂(现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使各大中小学堂在短短数年内普及八闽大地。
1906年,陈宝琛的夫人王眉寿在福州城内光禄坊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教育家”。
福建师范学堂。图片来源:福建档案
1905年,闽、浙、皖、赣拟自筑铁路。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到南洋向华侨募集路款,建成福建省第一段铁路漳厦铁路。
成为末代帝师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次年,陈宝琛官复原职,1911年授山西巡抚。上任前,庆亲王府向陈宝琛索贿,遭拒,山西巡抚之位遂改派他人。陈宝琛则被派往毓庆宫教时年5岁的小皇帝溥仪(1906年-1967年)。
溥仪在自传中写道,陈师傅常微笑着对小时候的自己这么说:“有王虽小而元子哉!”紫禁城外军阀混战、风起云涌,毓庆宫内,陈宝琛指导溥仪诗文书法、言谈举止,在溥仪身上寄托救国的希望。这一教,就是二十一年。
“对我影响最大的师傅首先是陈宝琛……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溥仪在自传中写道。
1931年末,溥仪不顾陈宝琛劝阻,潜行东北,成了关东军的“笼中鸟”。1932年初,陈宝琛以风烛残年之身赶到大连再行劝说,无功而返。此时溥仪身边正围着一群急切地想在伪满洲国当大官的满清遗老,陈宝琛作为溥仪的师傅、近臣,此时却自愿离场。
1935年,陈宝琛在北平寓所去世。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救国途径,青年时以直谏救国,中年以办学救国,晚年以培育明君救国,囿于时代,最终求而不得,未能等到水落石出的那天。
陈宝琛蛰居家乡时,酷爱一种叫做“诗钟”的游戏。所谓“诗钟”,乃限时作诗,焚香计时,香燃到指定位置,所系铜钱落入盘中,发声如钟,即告交卷。“诗钟”大约于嘉庆、道光年间发源于福州,如今,福州诗钟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铜鹤“诗钟”。图源:中共福建省委老干部局
或许是在“诗钟”游戏中得到锻炼,陈宝琛的七言律诗作得极好。因甲午战败割让台湾悲愤而作的《感春四首》是他的代表作。“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到头来有人能真的清醒吗,刺耳的争吵声仍未终结。)“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刻苦学习园艺技巧、辛勤提水浇灌花木,风雨来时,花朵依然落尽,让种花人泪落不止。)
这也许是他一生的写照。
来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0848.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