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的一种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成的民居建筑,是一种集居住和防御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被誉为“福建民居中的瑰宝”。
正文
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有一种造型独特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多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用)未经烧焙的生土混合沙土夯筑而成,形制高大而坚固,称为“土楼”。因为大多数土楼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所以又称为“客家土楼”。
土楼的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与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密切相关。受战乱、社会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北方的中原民众多次举族大规模南迁,其中一大部分迁到了今天的福建省境内。
这些南迁的中原民众,躲避战乱的同时,也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这里,与当地的原住民相互融合、发展,为这里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契机。表现在居住形式上,就逐渐形成了这种既反映儒家大家族向心而居的思想,同时又兼顾一定防御性的生土建筑形式。如果有敌来犯,只需紧闭大门,青壮年守护住大门,土楼即可变成坚固的堡垒。封闭的堡垒式外观和超大的体量表现出强烈的防卫性,同族宗亲们在一幢土楼里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亡,荣辱与共。
据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结论和考古发现证实,至少在北宋以前,福建省永定县境内就已产生了较为成熟的民居建筑土楼。明中叶以后,福建西南山区和沿海一带贼寇、海盗猖獗,这种集居住和防御一体的建筑形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随着加工业的发展,这一地区的经济贸易进一步繁荣,当地居民需要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加强防御力量,往往同族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共同聚族而居。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土楼的进一步发展,形制变得丰富而考究、装饰上甚至还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形式,同时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一时期,福建土楼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
土楼结构千姿百态,常见的有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土楼内部空间由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并且对内院开敞,标准的开间格局充分考虑宜居因素,将各个独立空间设置成便于生活的理想环境,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早期的土楼多是方形,由于方形土楼四角较阴暗,不利于通风和采光,客家人又设计出更加优良的圆土楼。这种圆形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圆楼的形制是围绕一个圆心,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环环相套,蔚为壮观。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供族人居住。
福建土楼属于聚居建筑,体量巨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撼,堪称民居之最。一般规模的圆楼直径大约为五十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可容纳二三百人;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可住七八百人,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客家人恪守南迁前的文化传统,特别遵行儒礼,崇拜祖先,珍视家族团结,这种聚族而居的习俗,充分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这也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同宗聚居的土楼里的数十、数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亲关系,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拥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目前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境内。如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便是中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等美誉。它以规模宏大、保存完好闻名遐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中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
集庆楼:位于初溪村北面溪边,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集庆楼结构十分独特,全楼用72个楼梯分割成72个单元,木结构均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被称为“楼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楼”。
裕昌楼:坐落在南靖县书洋镇下坂寮村,创建于元朝中期。裕昌楼最为奇特的是,楼间栏杆多是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相依相靠相接相连,人称斜楼。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湖坑镇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河坑村,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
秀篆土楼群:位于漳州诏安县秀篆镇,大小共有100多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主要有圆形楼、方形楼、半月形楼、椭圆形楼等,形成一个较大的土楼群。
作者简介:93号院博物馆传统文化课程研究员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0727.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