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镇庙,古称「啰内庙」,又名「河内庙」,坐落于金谷镇河美村与尚芸村交界处的蛇仑山麓,内主祀广泽尊王。庙始建于五代末(938-959年),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帝敕封庙額曰「威镇」。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重修。庙右前侧建有「圣旨亭」,亭内竖有一方宋碑,镌书「敕威镇庙圣祖神道」,据考,为宋代皇帝所敕封。庙旁圣园里树木繁茂,奇花异草争相斗艳,格外美观,是游人的休闲广场。县政府立有一方石碑,公布威镇庙为首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威镇庙建在蛇仑山麓,后龙山势延德化、永春的山脉而来,宛如一条游蛇,故称「蛇穴」,乃风水宝地。圣神因获山灵之气,十分显赫,显佑群生。 庙宇原为两进,三间张,四合院式,歇山屋顶,抬梁构架。庙大门镌联为探花黄贻楫题的:「大而化之谓圣;众所归焉曰王」。笔力雄浑,联意动人,联尾嵌有神名「圣王」二字。
庙内深井埕壁正中用条石砌成蛇嘴样,左右两廊各置圆石珠阶,为蛇眼。埕内未设出水口,暴雨时檐水倾注其中,井埕中的水从未溢出,而自能消退,令人称奇。 厅中有三对辉绿岩石柱,分别透雕「双溪双鲤」、「四龙八凤」、「陈三五娘」、「八仙过海」等,特别是大厅口那对青石透雕龙柱,龙头昂起,龙尾紧挨蟠柱,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墙壁和屋顶上的人物浮雕、绘画花鸟树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工艺造诣精深。这些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闪耀着古代历史文化灿烂的光辉。
厅正中上方悬挂「圣王殿」横匾。神龛透雕龙凤等图案,精雕细琢,金碧辉煌。正厅神龛供奉广泽尊王的金身塑像。尊王身穿龙袍,一脚盘着,一脚垂下,童颜红脸,方庭饱满,口阔眼圆,炯炯有神,直视远方,显示着尊王的威仪。
相传,郭忠福当年坐化郭山,郭母赶到山上时,只见儿子已在古藤上盘坐无言,急忙伸手把他的一脚拉下来,要他回家。见儿子没动静,心想:也许儿子已坐化成神了。于是她吩咐:「孩子,你嘴阔食四方,眼大看越远越好!」郭忠福是个孝子,自然把母亲的话记在心上。所以塑圣王的神像时,便有这般神貌,并有「庙内神,益外境」之誉。左边神龛供奉崇德圣侯,右边神龛供奉显佑尊侯。崇德圣侯原为钦差,名赵普,显佑尊侯原为张元帅。因奉圣旨至庙被圣王感化,自愿留下协助办理庙务,其后修成正果,圆寂后同被敕封。 威镇庙建于「蛇穴」,圣王因获山灵之气,神威显赫,数次受敕封。第一次: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皇宫救火,宋高宗敕封圣王为「威镇忠应孚惠广泽侯」,同时,敕封庙額曰:「威镇」。第二次:宋庆元元年(1195年),因抗倭保民有功,宋宁宗晋封圣王为「威镇忠应孚惠提伯王」,敕封郭圣王父母为「太王」、「太妃」。第三次:宋开庆元年(1259年),赴京为皇太后医疾病,宋理宗龙颜大悦,加封圣王为「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武简銮驾72阵(144支单驾),13面大锣开道。第四次: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穆宗又加封圣王「保安」二字,累封至「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因此,众善信又习称圣王为「保安广泽尊王」,简称「广泽尊王」。
相传广泽尊王庇民济世,常为人间治病救灾,因而在闽南的寺院庙宇内多有祀奉。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信众恭迎广泽尊王到泉州府治禳疫,祀于泉州开元寺、承天寺。 清光绪廿二年(1896年),信众又恭迎广泽尊王到泉州府治禳除鼠疫,祀于泉州天后宫、南门外土地祠后圣王宫。福州南台土地庙、晋江陈埭南镇寺、安海齐云殿、鹭门威武庙也都祀奉广泽尊王。此外,龙海、漳州、宁德、建宁、尤溪、龙岩、同安、漳平、惠安、德化、永春及广东潮州等地也都建庙寺祀奉广泽尊王。《八闽通志》、《泉州府志》、《南安县志》、《安溪县志》等均有记载。
威镇庙历史悠久,蜚声鹤远,古迹颇多。现遗存珍贵碑刻有一方清光绪石碑,阴楷「重修庙宇捐资开列于左」,记载实叻、金门商号及个人捐资名单,是研究华侨史和金(门)、安(溪)关系史的实物例证。它与宋敕封「圣旨牌」都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庙中还镌有「广招万国之髦士;泽及千秋曰圣王」、「广美大圣神之德泽;镇因析夷隩以乂安」、「威震域中钦圣德;镇雄河内仰王灵」、「威灵圣德,大地山川被广泽;镇境安邦,普天黎庶仰尊王」等古今楹联。环庙四周,青山绿水,美景如画。最引人入胜的要数「老鹰啄蛇」山。在距威镇庙约一公里处的溪边,有一座怪石林立的大山。主峰岩石向溪边路口突出,酷似一张口啄鸡的鹰嘴,主峰的两翼向左右伸展,状如一落地飞鹰,人们称其为老鹰山。在这山的对面,横卧着一座绵长的大山,其峰节节高耸,活像一倒爬行的长蛇,而溪边的第一峰,扁而突出,其状似「蛇头」,人称之为「蛇山」。两山隔溪对峙,巧妙地形成了一个「老鹰啄蛇」穴。据传,它是块风水宝地,可出天子。但有一日,突然天降大雨,山洪暴发,「蛇山」的山腰中滚出一条「蛟龙」。一位深谙天文地理的官员到此察看,认为蛟龙已滚破蛇肚。加上佛口(金谷)处日山与月山倒反,不会出天子,只能出阴王。果然,出了「广泽尊王」。 威镇庙前的下方还有一深潭,碧波微泛,一片涟漪。每当旭日东升或明月高悬,日月山川倒映其中,闪耀变幻,相映成趣,宛若明珠。而庙后的山脉似遨龙奔腾,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年常青,故称青龙。青龙与庙前潭中的日月构成了一幅时隐时现、扑朔迷离的青龙吐珠图。它给威镇庙增添了一种既神秘又生动的色彩。
广泽尊王的香火远播台湾省。清康熙元年(1662年),泉南郭氏六房祖先往台湾省谋生的时候,虔诚敬奉圣王金身塑像到台南,后又建「西罗殿」供奉。三百多年来,香火十分鼎盛。蒋经国曾亲自为西罗殿题字「保安天下」。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钦命台澎水陆挂印总兵官恒计也手书「恩佑全台」四字。由此可见,广泽尊王神威已显赫于整个台湾省。 广泽尊王的香火亦远播海外,且有诸多灵应传说。早在清代,海外华侨便在马来西亚砂劳越古晋保安宫祀奉广泽尊王。有一天,砂劳越的地方长官拉耶骑马途经古晋保安宫,忽然马的前蹄高举,状似朝拜,一连向前方三叩首。拉耶顿觉奇怪,迷朦中又看到了上身赤膊、着红肚兜的儿童漫步走进宫内。拉耶入宫寻找,却不见踪影,不由声声称奇。经询问邻近街民,方知是广泽尊王显灵。「番仔长官的马见了广泽尊王也要朝拜三叩首!」 在古晋传开后,到保安宫朝拜圣王的善男信女更多了,连当地的马来人也纷纷去行香。据不完全统计,广泽尊王分炉在海外的庙宇达三百多座,遍布东南亚各国。
1989年,台湾省玉圣宫理事会敬奉威镇庙一尊广泽尊王金身至台南市下林玉圣宫奉祀。圣王一到台南下林,得到当地百姓无比崇拜。于是,一连12天,信众恭奉圣王金身,步行走遍台湾省各县市,受到各地信众的顶礼膜拜。之后,又扩建玉圣宫奉祀,香火鼎盛,圣王的红脸快被香烟熏成黑脸了。为叩谢圣恩,玉圣宫理事会独资扩建威镇庙后殿,以祀奉圣王(郭忠福)、圣娘(黄依娘)金身神像。2000年,玉圣宫理事会又捐资重修威镇庙前殿。千年古庙历尽沧桑,今日殿宇更加辉煌。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9419.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