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简介
布农族部落分布在海拔500至1.500公尺中央山脉两侧,是原住民族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民族,家庭以父系大家庭为基础,因历史迁移而慢慢拓展,分布范围相当辽阔。布农族有精灵(hanitu)的观念,相信个人能力、疾病与灾祸,都跟精灵hanitu有关系;祭典以射耳祭(malahodaigian)最具代表性,农业祭仪中的「祈祷小米丰收歌」(pasibutbut)音乐造诣享誉国际。
布农族主要原乡有南投县仁爱乡、信义乡,花莲县卓溪乡、万荣乡,台东县延平乡、海端乡,高雄市桃源区、那玛夏区等地,近年也有移居都会区的情形。
美丽的家园
布农族(Bunun)现居在中央山脉及其东西侧,以bunun一词来称呼自己,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后成为族名沿用至今。布农族的起源有粪生、石生、葫芦生等多种不同的神话传说,流传较为广泛的有葫芦生与粪生故事。前者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天从天上掉下了一颗葫芦,裂开之后,从葫芦里走出了一对男女,这一对男女的后裔就是现今的布农族人。后者传说远古时代有两个洞穴,Naihai虫将粪便做成球的形状,然后投入两个洞里,其中一个洞出现一位男人,另一个洞出现一位女人,两人成长后结为夫妻,生下子女后繁衍成为各社群祖先。
根据迁徙传说,布农族原先居住在玉山及其北侧群峰,后渐渐往山下Lamungan之地移动。为了因应环境需求渐渐扩展至西部平原海岸,十七世纪后汉人武力扩张其势力,布农族人渐退回Lamungan之地后,由中部往东进入山区,再陆续迁徙至花莲、台东、高雄山区。布农族分布范围广阔,族人也特别重视迁移历史。十七世纪以前,布农族原来居住在中部山区与西南部海岸地带(浊水溪上、下游及其沿岸),后来在Lamugan故地会合后,前往南投县山区发展。
十八世纪初开始,从南投县山区越过中央山脉往花莲县方向移动,接着又到了台东县、高雄市交界山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因日本政府强势将布农族人领地公有化,山地军事统治化,造成族人不满,反抗事件时有所闻;重大的反抗事件有大正3年(1914)「大分事件」、大正5年(1916)「丹大事件」、昭和7年(1932)「大关山事件」等,这些事件也促使政府施行「集团移住」政策,造成族人被强迫移居至现今部落。布农族与日本政府的关系紧张,直到中华民国政府时期才解除,经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强制迁徙后,已无大规模的移动,倒是因为集团移住的关系,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影响了各地区族群关系的发展。
二十世纪民族学研究者调查时,以方言与风俗上的差异,将布农族分为六个亚群:
1.卓社群(Takiitudu)位于南投县浊水溪上游流域,北与赛德克族为邻,部落主要在南投县仁爱乡万丰、法治、中正、望乡、久美等村落。
2.卡社群(Takiibakha)原居南投县信义乡卡社溪流域,主要部落有仁爱乡中正村与信义乡潭南等村落。
3.峦社群(Takbanuaz)相传是布农族最古老的部落,目前分布在南投县浊水溪支流峦大溪流域,以及花莲县秀姑峦溪上游太平溪等地,横跨中央山脉东西两侧,主要部落在南投县信义乡、花莲县卓溪乡及台东县海端乡等行政区内。
4.丹社群(Takiivatan)位于信义乡浊水溪上游的丹大溪流域,丹社群主要部落在南投县信义乡地利村、花莲县万荣乡马远村、卓溪乡等村落,部分族人经移动后到达东部海岸平原,包含长滨乡南溪、瑞穗乡奇美等地。
5.郡社群(Isbubkun)原居南投县信义乡郡大溪流域,以及陈兰溪流域,后东迁到花莲县太平溪、拉库拉库溪流域、台东县新武吕溪流域、高雄县荖浓溪、楠梓仙溪流域。郡社群在布农族各亚群中人数最多,占了人口的半数以上。主要部落在南投县信义乡、台东县海端乡与高雄市那玛夏区、桃源区各村。
6.兰社群(Tapukul)兰社群约于十八世纪一分为二,Isbabanal与郡社区为伍,而语言终至消失,分布与郡社群一致,另一支Tapukul由塔塔加下至那玛夏溪西侧迁移至现那玛夏之对岸,介于邹族和卡那卡那富族间,与邹族部落来往密切,受邹族影响较大,加上人数不多,终至隐没于邹族之中。
生活图象
1.产业与饮食
布农族人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山田烧垦式的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米、玉米、甘薯等。目前饮食习惯已转变,多半以稻米、红薯为主食;副食为野菜、蕈类,其中树豆可以说是布农族人最重要的副食之一,亦是布农族人最常食用的汤。
2.服饰
布农族男女传统服饰布农族的服装,利用兽皮、麻布,以及外来的棉布作为衣服布料。男子服饰有皮帽、皮套袖、皮革鞋、对襟无袖长上衣、对襟无袖皮长上衣、皮档布块、胸肚饰袋,以及后敞裤;女子服装以苎麻为主,形式为长衣窄袖长裙,搭配滚边刺绣、围裙膝裤及绑腿布,颜色以篮、黑为主。男子长背心以白苎麻为底色,搭配黑、粉红、青绿、黄、红、深蓝等有颜色的线,挑织成为包括长方形、直条纹、横条纹、三角形等纵向直条纹,衣服背面的百步蛇背脊宽边菱形纹,是最为抢眼并具布农族的服装特色。
3.音乐
布农族的八部合音布农族的祈祷小米丰收歌(pasibutbut)以「八部合音」闻名于世。民国41年(1952)日本音乐学者黑泽隆朝,将布农族的pasibutbut(祈祷小米丰收歌)寄往联合国文教组织,当时国际知名的音乐学者听了之后,对于古老部落为何会有如此繁复的和音大感惊讶,当时西方的音乐学家认为音乐的起源是由单音、双音而发展至和音的理论也不攻自破,从此改写了音乐起源说的论点。
每年11 ∼12月之间,布农人举行小米播种祭,为了祈求小米能够丰收,在祭仪结束前会在家屋前选择资格符合的家中男子围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族人相信,祈祷时所唱出的合音越美、越和谐,天神喜悦,该年的小米就会结实累累,因此每一个人都抱着虔敬的心歌唱。歌曲一开始,其实只有四部合音,但当音域高到某个层次时,音轨会出现八个不同的音阶,因此被世人称之为八部合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音方式。
4.建筑
极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石板屋传统上布农族建筑房屋的材料包括板岩、木材、茅草及藤皮和桧木皮,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其中以板岩盖成的房屋和桧木皮屋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布农族家屋基地为方形,住屋窗户少,屋体低矮封闭,可防止野兽与敌人的发现与闯入。目前的传统石板建材已被钢筋水泥所取代。
布农族人重视家屋中的火炉,火炉设置于门内右侧墙角或左右两侧,通常右边的灶用来炊煮人吃的食物,左边的灶则于祭仪时使用。布农族人认为右边灶的火非常重要,不能够熄灭,否则家中男人出去狩猎时会出事,而当家屋因人口增加必须扩建时,右边的灶也一定不能够移动。
家屋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小米仓」,是家屋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家的主要象征,此处不让外人进入,否则会造成该家的灭绝。此外,小米仓还有祭祀功能,家族中的新生男儿或是刚进门的媳妇,都必须在小米仓中进行祭仪,并住上一段时间,才算是家族中的一份子。
祖先的规范
1.亲族组织
布农族社会由一个家的概念,形成一个家族,再由数个父系家族组成亚氏族,即氏家族(联族家族及氏族),彼此之间共有猎场、共同承担氏族荣辱。
2.家庭与婚姻
布农族属父系社会,有从父居、父系继承的性质;家族由两个世代以上所组成,属于大家庭的形式,人口常达3、40人。婚姻制度属于嫁娶婚,而氏族之间的通婚多由长辈决定,目前异族通婚比例渐高。布农族原有的婚姻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近年来随着信仰文化、社会惯习、强势异文化的冲击而渐渐崩解。
3.部落组织
布农族由过去以家为单位的散居形式至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集团移住,家中的madadaingaz长者、mapuadahu祭司以及is-am-aminan法师和lavian战争首领等共同维护运作的现象已不复存在。lavian负责部落对外事务,由部落中有彪炳战功者担任,需要有充分的军事与地理知识,并具有胆识且熟悉攻防技巧,担负部落、聚落之间的协商、结盟、出草等政治与军事行为。mapuadahu是部落祭司者,需要有丰富的农业、气象知识,并熟知各项祭仪与仪式,负责各家中事务,像是岁时祭仪与生命仪礼的举行,以及排解部落内个人、家庭、氏族间的各种纷争。在散居的地区,同一个人也可以同时拥有这些不同的身份。
风俗民情
布农族的传统信仰是以精灵hanitu为基础,hanitu是指动物、植物、魂魄等自然物所具有的精灵,而每一自然物的精灵皆有其自己独特的内在力量。人类拥有两个hanitu各在左右肩上,左肩的精灵是性恶,使一个人有粗暴、贪婪与生气等恶念的表现,右肩精灵则是引导人从事慷慨、友爱等善念的行为。布农族还有一个传统信仰观念是dihanin,这是天的意思,亦称天神,dihanin是所有一切的源头,更是人类心灵的天神。另外,布农族人相信梦境具有占卜的意义,能预测做梦者未来运气,是一种法术的运用,也有辅助与沟通的功能。
布农族的岁时祭典,与小米种植密切结合,祭仪日期因各社群居住地而有很大的差异。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人强迫布农族人种植水稻,加上经济作物的改变和外来宗教的污名化及禁止,使得岁时祭仪受到重大冲击,几乎停止举办。目前布农人最负盛名的祭仪是与官方合作,以迎合观光所办的射耳祭仪活动。现今布农族人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但部分活动仍取传统仪式的精神,延续与传承了布农族文化。射耳祭典(malahodaigian)〈射耳祭〉传统祭典仪式射耳祭亦称打耳祭,均在4、5月间或月缺时举行,它是具有薪火相传、教育、竞技、团结、法律等广义的活动。
射耳祭主要目的是以射耳仪式祈求狩猎丰收,也祈求农作丰收,是全年之中最大的祭典。祭典前几天,男性族人先上山狩猎、女性酿酒,进行祭仪的准备工作。祭日从凌晨3到4点开始,祭司召集家中男性与儿童参与祭典,女性禁止参加。仪式由鸣枪揭开序幕,并进行家人的射耳仪式(只限男性),射耳之后,家中男子会进入patusan(火祭场)举行mapatus(火祭仪式)。
仪式分为:
一、点火(心灵诚正者);
二、祭枪(祈求天神赐予身体、灵魂、猎技、猎场能力等);
三、祭兽肉(祈求天神赐予动物)。这个仪式具有占卜家人今年运势兴衰的作用,所以族人格外谨慎,深怕家人有所损失。祭仪结束前会吟唱首祭歌,最后,会举行兽骨(含敌人首级)祭仪,召唤动物灵魂,以求源源不绝的狩猎丰收,并借此慰藉敌人的灵魂。
〈报战功〉,男子大声呼喊着自己的英勇事迹,展现能力布农族人在一般宴会时,会将打仗回来时的malastapang(报战功/颂功宴)用来作为互相认识、交流的工具,亦兼具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报战功又称颂功宴,是布农族男子公开展现自已能力的场合,也给这内敛含蓄的民族一个表现的出口,过去只有参与战争或去猎头者才有资格报战功,时空变迁,目前改以猎物和社会头衔取代报战功。
报战功时,由有声望者引领,由男性大声公开打猎成绩和猎敌首的成就,每次说喊出一句荣誉战功,其他人会跟着呼应复诵一句表示确有此事,直到所有人都报完战功才欢呼结束,当中若有人造假或说谎,当场会被殴打羞辱赶出现场,并且这个羞辱将伴随其一生。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6409.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