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米糊的基本介绍
平潭米糊药,又称“米糊”,是平潭人因地、时造成的脾胃失调等问题在中医以食代疗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脾胃有显著疗效的配方而成。它是平潭一代代人在生活中总结出的养生药膳方式,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特点为:服食依从性高。体现着食中有药,寄药于食,以食防治生活养生理念,通过日常生活的调理,达到真正的防病,疗病的目的。
平潭四面环海,湿气较重,湿易困脾阳,故海岛人多脾虚湿滞,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脾胃症状。特殊的自然环境,催生了健脾胃兼祛湿等功效的米糊药,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上个世纪初,郑氏父子回祖籍东庠岛创立“阳陞堂”。二人穷其所学总结出阳陞堂米糊药食材炮制三十字要诀:“挑、筛、簸、刷、刮;捣、碾、研、磨、锉;炒、炙、煅、煨、烫;蒸、煮、㕮、闷、润;不敢省人工,不敢减物力”,整理出一套规范的平潭米糊炮制工艺流程。
随着一代代的传承,平潭米糊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郑云寿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对传统米糊药的组方进行创新改良。改良后的平潭米糊不是药,老少皆宜的养生膳食,容易入口、冲泡方便!
产品特点
平潭米糊药注重整体,注重“平”“和”,强调个性化,食用简便,这些特色优势,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民俗
《平潭县志》记载,清康熙末年,李学立在平潭小庠岛开设中药铺,一小儿食少体弱、行动迟缓来看病。诊治开药后,小儿因为药苦拒食,后李学立医师又开中药贴,和米磨粉,调煮成糊,小儿服下果然药到病除。自此平潭米糊药首创出世。 因在沿用过程中疗效确切、温和安全,一直传承至今,平潭米糊慢慢成为平潭的一种民俗,同时也被评为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获奖荣誉
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第109。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6349.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