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浮宫镇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盛产着一种状似冬虫夏草的环节软体动物,闽南人称之为土笋。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江海的馈赠,是自然的恩泽,他们以土笋为食材制作成了各种美食佳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土笋冻。晶亮剔透、鲜甜爽口的土笋冻历经百年,依旧深受闽南人的喜爱。2018年浮宫土笋冻制作工艺被列入漳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龙海市浮宫镇霞郭村下寮社的一个土笋冻世家,了解这项非遗小吃技艺背后的故事。
土笋冻:一份来自江海的馈赠
江海厚爱 成就土笋冻专业社
据传,咱们土笋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多年前。
“以前我们霞郭村下寮社是远近闻名的土笋冻专业社,家家户户都精通土笋冻制作工艺。”陈永良是陈氏土笋冻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他介绍,早年间村民经常到海边捕捞一些小鱼小虾补贴生计。后来,有村民无意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种小生物,洗净压出内脏和杂质后,再进行烹煮,味道鲜美清甜,于是乡亲们便纷纷到滩涂上刨挖这种生物,当成煮汤做菜的食材。
这种小动物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土笋,它的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也有地方称为沙虫或星虫。其外形粗陋,状似蚯蚓,约食指长短,生于江河入海处咸淡交汇地带的滩涂里。陈永良介绍:“因为它们有一条细细尖尖、灰白灰白的小尾巴,很像笋尖,一只只插在滩涂里,口感如笋一般清甜鲜脆,所以闽南这一代都叫它土笋。”
冬日里,村民无意发现,吃剩的土笋汤竟然能结成冻,吃起来不但鲜甜度不减而且口感爽滑,甚是美味,此后家家户户便开始自制土笋冻。陈永良说道:“土笋本身富含胶质,而且营养丰富,经过烹煮后其胶质都融入汤中,不用添加任何辅料便可凝结成冻。”
陈永良回忆,以前没有冰箱,要等9月份以后,天气变凉了,才能做土笋冻。“从我爷爷那辈起,就有很多村民将土笋冻拿到白水、海澄去卖,补贴家用。”陈永良说道:“以前卖土笋冻很辛苦。海水退潮后就要到滩涂上挖土笋,全程弯着腰俯着身,回到家后已是腰酸背痛,晚上还要赶着制作土笋冻。第二天一早,我爷爷就挑着近200碗土笋冻徒步到周边村镇的集市里卖。到我爸那辈,我妈妈经常坐早上4点多的船,到厦门市区摆摊卖土笋冻。”
土笋冻出现后,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声名远扬,而下寮社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笋冻专业社。
品质优良的”土笋” 陈铃清 摄
五代坚守 传承独特鲜味
这些年,许多村民另谋生路。连续五代专业制作土笋冻的唯有陈永良一家。
“很多沿海地区都有土笋冻,但是不同地方水土养出来的土笋味道是不一样的,浮宫这一带的土笋有种特别的鲜味,再加上手艺不同,所以我们制作的土笋冻风味独到。”陈永良自豪地说。
土笋冻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首先要对土笋进行筛选。“土笋冻要好吃,土笋的品质一定得好,像那种肚子里进沙,泡水泡太久的都不行。”陈永良对土笋的筛选有着严格的要求。
筛选后,将土笋表皮的泥沙冲洗干净并一一摘头去尾,而后用石轮反复碾压,将内脏挤出,再用清水进行反复淘洗,将土笋的泥沙和内脏彻底洗净,接着就是熬煮了。
制作土笋冻最核心的步骤在于熬煮,水滚沸之后将处理好的土笋放入锅中,猛火旺烧,待土笋特有的胶质慢慢熬出,加入适量盐、味精、白糖,再将土笋捞出,准备分装。
陈永良强调,土笋冻制作的步骤大同小异,口味区别的关键除了土笋本身的品质外,还在于对火候的把握。煮过头,土笋容易变老,不够脆;火候不够,胶质不能完全融出,口感不够“Q弹”。
每一锅土笋由于数量的不同,需要的火候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功夫须在长年累月的制作过程中慢慢摸索体会出来。
最后一步,便是将浓稠的汤汁分装到小碗中,再逐一放进土笋,待冷却后放入冰柜,让其凝结成冻。一碗碗晶莹剔透、鲜甜软嫩、滑溜爽口的土笋冻便做好了,食客还可根据口味喜好搭配酱油、蒜蓉酱、花生酱、芥末、醋等酱料。
风味独特的土笋冻不仅是一道下饭的小菜,一道老少皆宜的小吃,也是民间宴席中常见的开餐冷盘菜。
匠心引领 开启”古早味”新生
陈家人以土笋冻为主业,陈永良说:“到我儿子这已经是第五代了,我希望将来我的孙子也能把这份祖业延续下去。”
在坚守古早味的同时,陈永良还对制作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改良。“原先是用柴火熬煮,火候不好把握,现在改用煤气大灶,火候更稳定,制作出来的土笋冻也更好吃。”陈永良介绍:“早期做土笋冻都是用瓷碗来装,要卖的时候把土笋冻挖出来,泡在冰水里运出去,不但卫生难以保证,而且泡了水的土笋冻味道也有所改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永良定制了一台真空包装机,将土笋冻真空包装后再加入冰块冷藏运输,既保证风味又确保卫生。
为了使土笋冻的生产和销售走上规范化道路,陈永良建起了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小加工场,并于2018年获得了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同年还成功注册了“良仔土笋冻”这一商标。
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如今,“良仔土笋冻”不仅在闽南一代十分畅销,更将业务拓展到了龙岩、福州、上海等地区,年营业额可达300多万元,还先后被评为“龙海金牌伴手礼”“龙海古早味好礼”,成了当地又一张闪亮的地标名片。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5515.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